简单实用!居家如何自测血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简单实用!居家如何自测血糖?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1640799_121118877
王阿姨患上糖尿病已有20多年,这天她满面愁容地拨通了家庭医生的电话:“医生,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每次想检测血糖都要到医院排队挂号,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家自己测血糖吗?”
当然有啦!本期,由新筑社区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白清为我们带来居家自测血糖的知识。
什么样的人群需要居家自测血糖?
一般情况下,只要患有糖尿病都应该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这里我们重点强调这几类人群:
- 1型糖尿病患者
- 刚开始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 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
- 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
-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 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
- 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
- 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进行糖尿病自我监测有什么意义?
判断并掌握病情控制情况:通过自我监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体重、心率等指标,从而判断病情的控制情况,这有助于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自我监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如果发现病情控制不理想,可以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怎样选择血糖仪?
- 选择血糖仪时,要注意试纸与其相匹配(注意血糖试纸的有效期);
- 选择操作简便、屏显清晰易辨识的血糖仪;
- 查看包装,要在对应的包装上找到相应的注册账号并及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进行真伪查询,切勿购买“三无产品”;
- 血糖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校对
居家如何自测血糖?
- 检测血糖时,不宜选择脱皮、破损、水肿或感染的手指,一般选择无名指或中指;
- 将血糖试纸正确插入血糖仪测试孔;
- 保持双手清洁,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等待其挥发干后再进行采血,勿使用碘伏、碘酒等含碘消毒液,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测试时,要弃去第一滴血,用第二滴血进行检测。因为第一滴血中混有组织液,使血液稀释,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同时,采血时也不要用力挤压手指,尽可能让血液自然流出,试纸条吸取血样时必须要一次性充满检测窗,否则,应更换新的试纸条重新测试。整个检测操作过程应在3分钟内完成,减少试纸条在空气中过久暴露造成的结果误差。
居家测量血糖的时间是什么?
居家测量血糖时,一般是测定空腹血糖(早晨8点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以及晚饭后2小时这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其目的是为了评估空腹及餐后血糖是否控制达标;部分患者还需要监测睡前血糖(在6.0mmol/L以上),以避免夜间出现低血糖。
注意:
- 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时,需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监测;
- 空腹测量血糖需测试前隔夜禁食(不禁水)8—10小时;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9—6.1mmol/L,非空腹血糖不大于11.1mmol/L。
注意:采血笔仅供个人专用,不可多人共用。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取出采血针丢弃在专门器具内,切勿重复使用采血针。
指导老师:文汉城(检验科主任 副主任检验师)
作者:检验科 白清
编辑:韩卓 何晓昱
排版:田龙
审核:肖建平
参考资料:《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热门推荐
非遗之旅—探寻藏医药浴法的奇妙世界
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专家经验与实用建议
老火汤是指煲几个小时?慢炖时光的鲜美密码,你煲对了吗?
抖音完播率是什么意思?如何看?完播率多少算正常?
军校毕业后有哪些发展方向?该具备哪些条件?
狗狗害怕被抛弃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电动车闲置后的保养指南:从电池到刹车的全方位维护
红楼梦思维导图:从读书笔记到人物关系图谱
全球央行加速“囤金”!金价还会涨吗?
研究发现:MRI早期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仍需改进
厂里发生工伤事故怎么赔偿
安卓手机快充不如苹果?主流手机充电协议大盘点
崩坏星穹铁道椒丘上线时间公布:8月登场,五星火属性角色
上海敬老卡使用指南:17个常见问题解答
期权入门:期权交易怎么盈利?期权获利有哪些方式?
感冒期间,鸡肉、鸡蛋真的不能吃吗?
iOS17失窃设备保护功能是什么 iOS17失窃设备保护功能使用方法
茂陵博物馆文化讲堂·漠北之战:饮马瀚海狂胡远遁 漠南再无王庭
出国旅行兑换外币技巧
从研究到应用:干细胞技术的突破与前景
查出甲减,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一次性给你说清楚!
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现状和展望 | 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日
父母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探索细胞骨架的秘密:中间丝与核纤层蛋白的功能与未来
“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2025考研国家分数线公布!附合肥地区高校成绩查询时间
公司章程设计指南 | 第二章: 股东会职权与表决权行使
“果中皇后”山竹:好吃但营养价值一般 热量还很高
四川水果市场现状及购买建议:品质、价格、选购指南一览
“一场重病” : 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