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是巧合还是预言?后面13个字才是重点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是巧合还是预言?后面13个字才是重点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出自汉代织锦护臂的铭文,也是中国古代星占学的一种占辞。这句话是否是巧合还是预言,乍一看不知原委,其实若了解后面的13个字就懂了。
天文现象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中国古代星占学的一种占辞,是古代先民观察五大行星运行变化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占辞术语。
五星指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即木星、火星、水星、金星和土星,东方指天穹的特定位置,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和中原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
五星出东方是指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即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于中国军国大事有利。
因为五星连珠的几率很小,所以就被占星家们赋予了五星特殊的星占学意义,而五星聚合一处天象出现的概率甚少,就自然地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星占学意义。
根据现代天文学的计算和研究,五星聚会的理想周期为516.33年,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五星聚会的出现并不规律,而且每次的形态和位置也不尽相同。
历史上,五星聚会的记录并不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在公元前195年,即汉高祖十一年,五星聚于东井,被认为是汉朝建立的天象证明。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史背景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该织锦的出土地点尼雅遗址,是西汉时期精绝国故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之一。
出土墓葬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男尸右臂上绑着该织锦,可能是生前使用的物品,而非随葬品。
根据织锦的工艺、色彩、题材等特征以及出土墓葬的年代,推测为汉代到魏晋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也就是汉朝的时候。
那么,是不是说汉朝就有人预示到未来呢?其实不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除了是一种天文现象和星占用语,还反映了汉代以来的民族交融史和文化心理。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的时代,汉武帝以后汉朝对外频繁用兵,与匈奴、西域、南越等周边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和交流,同时也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和思想,如佛教、道教、占星术、医药学等。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体现了汉代人民对于中原王朝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体现了汉代人民对于天象的敬畏和信仰,以及对于军国大事的关注和期待。
这是一种祈求强盛吉利的思想意识,是一种祝福吉祥的语词,这种祝福吉祥语词在当时比较流行,如“琦玮并出中国大昌”、“四夷服诛南羌乐安定”等,都是表达了对于王朝的忠诚和对于和平的向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后面还有13个字,指的是与该织锦同时出土的另一件织锦上的铭文:“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这句话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相呼应,是同一块织锦经剪裁得到的不同物品。
这句话的内容,可能与汉宣帝时期的一次讨伐西羌的战争有关,也可能是一种泛指的表达,反映了汉代对于边疆的统治和对于四方的征服。
诛南羌,指的是汉朝对于西南方的羌族的征讨,四夷服,指的是汉朝对于四方的少数民族的服从,单于降,指的是汉朝对于北方的匈奴的降服,与天无极,指的是汉朝的永恒和无限。
这句话的意义,是一种对于汉朝的赞颂和祝愿,是一种对于天下太平的期盼和寄托,而并非是一种预言。
古代占卜和看天象
古代占卜和看天象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和人事变化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季节、天象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古人通过观察星象,判断风雨、寒暑、旱涝等气候变化,制定农事安排,合理安排播种、收割、灌溉等农业活动。
统治者认为天象与人事有神秘的联系,天象的变化预示着国家的兴衰和吉凶。古代朝廷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观测和解释天象,为皇帝提供政治军事的参考和建议。
古人认为五星聚会是一种吉祥的天象,预示着国家的强盛和统一。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前,曾经观察到五星聚于东井,认为是天命所归,于是发动起义,推翻秦朝。
第三点就是为了文化思想,占卜和看天象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和人事变化的方法,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古人通过观察日月食,推算出了日月的运行周期,制定了较为精确的历法。
综上所述,古代占卜和看天象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和人事变化的方法,而并非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手段。
古代占卜和看天象有农业生产、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