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神”凭啥那么火?
福建“游神”凭啥那么火?
福建的游神文化在今年春节期间爆火出圈,不仅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福建体验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这项流传数百年的民间文化习俗,为何能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
图源:小红书@文笔小新
游神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福建的游神文化源于祖先们在应对凶险的海上生活、自然灾害、疫病、战争时寻求安全感的选择,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到了游神的日子,村里村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被誉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其中规模最为盛大的福州长乐厚福游神,更是被誉为福建游神的“天花板”,主神与神将多达三百尊,场面十分壮观。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最新发布,在2024年春节国内热门城市人口迁入热度榜单中,福州同比增幅30%,超过哈尔滨,位居全国第一。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
图源:福州晚报、海峡网
“世子天团”走红网络
在众多神明中,以“世子天团”为代表的神将形象最为引人注目。他们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意气风发,成为了游神活动中最具辨识度的“颜值担当”。年轻人甚至为五个世子安排了“神设”:
- 赵世子是宅男,没有好看的装扮就不出门
- 张大世子没有刘海,弟弟张二世子有偏分刘海,是阳光开朗大男孩
- 华光大世子虽然看着英俊气,但胸前有时还会挂一条QQ糖
- 金龙太子面带微笑视察人间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这些个性鲜明的神明形象,加上独特的“咚咚咚”背景音乐,让福建游神迅速走红网络。网友纷纷表示:“终于认全各位了!”
图源:小红书@夏微凉
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创新
如今,年轻一代已经扛起游神民俗活动的大梁。新版神将的形象设计者是个“00后”,挺着七八十斤神将巡游的人多为回乡青年和在校学生。他们正用新一代的审美情趣和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从父辈手中接过文化传承的“这一棒”。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游神民俗活动,年轻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不迷信,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游神祈福是一种精神寄托,挺神将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全民皆可参与的民俗文化。”
跨越国界的传承
福建游神不仅“火”遍全国,还“火”到了海外。龙年春节,福建迎回大量的海外乡亲回国过大年、看游神。2024年2月26日,美国纽约法拉盛还举行了一场游神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让海外游子也能亲身感受传统游神民俗文化。
图源:中新视频
游神文化的当代意义
福建的许多神明是出自当地的有功之人,人们为感念其生前的贡献,相信他们死后依旧能庇佑人民,出于尊敬和纪念,在他们逝世后会进行祭拜祈福。游神,是人们向神明传达心中美好愿望的一种仪式。它是民俗文化,也是众神的“T台秀”,更是非遗文化的展示舞台,有共同信仰的人们因此聚集在一起,诸神云集,人神狂欢,非遗元素,一览无遗,这何尝不是独属于福建人的闽式年味。
符合现代审美的神像造型,为神明准备的现代娱乐活动……年轻一代正在用独特的视角对这项延续数百年的民俗文化推陈出新。新时代的游神,是民俗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这样的年味,不仅是数百年民俗的延续,更轰动了全国各地人民乃至海外侨胞。他们对异地文化的好奇和热情,以及一句句由衷的“震撼”和“不虚此行”,都是对福建游神文化最好的宣传。
“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福建人过年,有的是花样和风味。在莆田闹最长的元宵,到龙岩体验世界最长的“游大龙”……这过不完的年,其实是福建人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也是对传统民俗文化无法割舍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