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苋:一个常见却有趣的汉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苋:一个常见却有趣的汉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9/11/503199_1135315382.shtml

“苋”这个字,你可能在菜市场听过,也可能在古籍中见过,但你真的了解它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汉字,探索它的读音、本义和文化内涵。

读音

“苋”字的读音为xiàn,与常见字“现”字同音,《正韵》里对苋字的注音为“侯襉切,音现”。

造字本义

“莧”字的篆文字形由“艸”和“見”构成。“艻”表示植物,“見”即“現”的省略,表示显露可见。造字本义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

篆文中,“艸”表示植物,“見”表示这种植物的可见性。隶书和楷书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字形,“艹”成为了草字头,而“見”则简化为“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将“見”简写成“见”。

这个字的本义是指原产印度、喜温、喜光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旱、耐碱特性,对土壤要求低,南方地区随处可见;茎高粗壮,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叶子绿色或常成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夹杂其他颜色,俗称玉米菜、汉菜。

后来,“莧”字的本义逐渐演变,不再特指某一种植物,而是泛指某些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对“苋”字的解释如下:

“莧菜也。从艸見聲。侯澗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对“苋”字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指出,“苋”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一种菜,即苋菜。

这种植物属于苋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着细长的茎和椭圆形的叶子,开有绿白色或黄绿色的小花,其茎和叶均可食用。

段玉裁进一步阐释了“苋”字的构成,它由“艹”(草字头)和“见”组成,属于形声字,其中“见”作为声旁,表示这个字的发音。

他还提到了《说文解字》中对其他类似植物的解释方式,比如“䒨菜”、“葵菜”等,都是通过描述植物特征来定义字义的。

段玉裁还提到了“苋”字在《易经》中的用法,指出“莧陸”指的是一种柔软的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提到“莧”是一种菜,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苋菜。这种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子椭圆形,还会开绿白色或黄绿色的小花。特别的是,它的茎和叶都是可以食用的,这在古代文献里也有记载,比如《南史》里就提到有人在斋前自己种白苋和紫茄。

《康熙字典》还引用了其他古籍对“莧”的解释,比如《尔雅》里说的“蕢,赤莧”,指的就是茎为红色的苋菜。

含义用法

来看下苋字的如今的含义和用法。

这个字,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一种植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苋菜。它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椭圆形,开绿白色或黄绿色的小花。这种植物的茎和叶是可以食用的,而且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在《南史》中就有提到“斋前自种白苋紫茄”,说明在古代,苋菜已经是人们种植和食用的植物之一了。

除了作为植物的名称, 还可以用来泛指苋属植物。这类植物的特点就是它们通常有着鲜艳的颜色和多样的形态,有的品种甚至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在古代文献中,苋菜也常常被用来象征某种品质或者状态,比如在《易经》中的“莧陆夬夬”,这里的“莧陆”指的是柔软的草,用以比喻某种柔软而易变的特性。

在古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比如在《尔雅》中提到的“蕢,赤莧”,这里的“赤莧”指的是茎干呈红色的苋菜。这表明古人对苋菜的观察非常细致,甚至能够根据茎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品种。

最后, 这个字在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比如在《集韵》中提到的“与莞同,莞尔,笑貌”,这里的“莞尔”是形容微笑的样子,而“苋”在这里则是用来形容这种微笑的神态,给人一种温柔和亲切的感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