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七连招!
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七连招!
近日,全国开启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严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亿辆,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等事故也呈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5万起,较2022年上升12.1%。
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要堵更要疏
一起来看看这些地方
是怎么做的吧
朝阳区郎辛庄村
朝阳区黑庄户地区的郎辛庄村,拥有1100多辆电动自行车。为了解决困扰居民们的停放及充电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增加充电车棚、调控充电费用等措施,让居民主动将车子停到车棚充电。
办法1
夜晚实惠
充一次只花1毛钱
黑庄户地区为解决居民进院入户充电的问题,地区工委、办事处多次调查讨论,经过市场调研、多方对比、政府指导精心核算后,自今年1月1日起,在农村地区全面落实价格优惠机制,居民只要在室外集中充电设施充电,就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
以郎辛庄村为例,室外充电车棚每晚6点到次日早上8点,居民实付费用为1毛钱一度电,早上8点到晚上6点,居民实付费用为3毛钱一度电。
因为晚上是火灾易发时段,所以晚上的电价更便宜,通过更实惠的价格,引导居民到集中充电处充电。
办法2
满足需求
将库房改造成车棚
郎辛庄村现有5000多居民,拥有电动自行车1100多辆。原本村内只有一处充电车棚,有400多个充电口、1000多个停车位,位于村北口,对住在村南口附近的居民距离较远。
于是2023年底,郎辛庄村在村中间位置,将一处库房改造成充电车棚,增加了330多个充电口、700多个停车位,拉近了居民和充电车棚的距离,最远的距离也不过300米。
为了房子居民偷偷把车子推回家充电,郎辛庄村在充电车棚的安全性和充电价格优惠方面“做文章”,新建的充电车棚看到,摄像头、烟感报警器、硬隔离和灭火器等安全保障设备一应俱全,而且收费价格也降低了,以安全、实惠吸引居民。
办法3
绑定信息
实行一车一池一码
为防止个别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回家充电,郎辛庄村实行“一车一池一码”措施,将车主与车辆、电池信息进行绑定后,在电池上贴上一个磁片,当电池违规入户进院,或者电池出现热失控风险后,会自动以电话、短信、微信三种方式向指定责任人发出通知;如果车主偷偷揭掉磁片,指定责任人也会收到报警。
此外,郎辛庄村还成立了夜查队,重点对充电车棚堆物占位、居民院落违停违充等问题进行检查。其目的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居民在室外安全、安心充电。
大兴区观音寺街道
大兴区观音寺街道通过源头把控、精准发力,聚焦科技赋能、疏堵结合,着力打造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防护网。
办法4
满足充电需求
保障充电安全
截止到3月初,观音寺街道已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611个、充电柜21组,总计提供充电口5568个,与辖区电动自行车数量(7177辆)比例约1:1.3,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充电资源,满足了充电需求,解决了充电难问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舒适。
观音寺街道对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提出明确的运营要求。遵循“谁安装,谁负责”的原则,每个充电设施安装点位必须配备2套以上消防设备。保障充电设施始终处于安全、稳定、正常的运行状态,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充电服务。
办法5
科技赋能
助力精细化管理
观音寺街道通过“阻梯系统”,精准拦截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只要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内,电梯监控系统检测到异常,就会触发警报,停止关闭电梯门,电梯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直到电瓶车退出电梯,确保安全。
同时,观音寺街道通过入户摸排、发放车衣等形式,建立健全辖区内电动自行车详细信息,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通过精准施策强化管理提升电动自行车精细化管理水平。
办法6
听民音 解民意
解决充电贵充电难
观音寺街道与六大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合作,完成充电设施主机的更换和充电平台功能的升级,实现辖区内所有充电口按度收费,为居民提供了便利。为确保政策惠及每位居民,街道制定了年度补助方案,确保补助全覆盖,并落实“不收取充电服务费”的惠民政策,解决充电费用过高的问题。
办法7
科学布局 合理规划
定期检查车棚安全
各社区联合物业通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引导居民规范停车。各社区联合物业,定期对车棚堆物堆料进行清理,消除车棚安全隐患,提升车棚利用率。同时,通过兑换的方式,清理长期不使用的“僵尸车”,释放公共空间,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强化非机动车管理,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