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规定工龄计算方法
年假规定工龄计算方法
职工年假规定中的工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具体而言,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可享受5天年假;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享受10天年假;已满20年的,可享受15天年假。
年假规定工龄计算方法
职工年假规定中的工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具体如下: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这里的累计工作时间包含在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长,只要是符合规定的工作时间都应计算在内,例如曾在甲公司工作3年,后到乙公司工作2年,累计5年,可享受5天年假。
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比如职工先后在多个单位工作,累计工作时间达到13年,那么该职工年休假天数为10天。
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例如某职工在不同单位工作累计达到25年,其每年可享受15天的年休假。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应休未休年休假仲裁时效
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仲裁时效,需分情况来看。
一方面,若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是劳动报酬性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另一方面,若认为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不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则适用一般的仲裁时效规定,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实践中,对于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认定可能存在不同观点。但通常来说,倾向于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劳动报酬属性。劳动者主张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时,需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考勤记录、未休年假的证明等,以便在仲裁或诉讼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关注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避免因超期而丧失胜诉权。
交满10年社保那几天年假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相关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这里的累计工作时间包括在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间,社保缴纳记录可作为工作时间的证明之一。
若你交满10年社保,意味着累计工作已满10年。如果不满20年,那么年休假天数为10天。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同时,若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 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 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 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 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