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了应对日本铁甲舰的威胁,北洋水师采购了“定远”级巨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了应对日本铁甲舰的威胁,北洋水师采购了“定远”级巨舰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VNNTKG055655P9.html

北洋水师的“定远”级铁甲舰,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其排水量超过7000吨,配备4门克虏伯305毫米巨炮。但清朝为什么会下定决心购买如此大型的军舰?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与日本“扶桑”号铁甲舰的出现密切相关。


航行中的“扶桑”号铁甲舰

历史上中日两国在海军近代化建设方面,其实一开始日本走在中国前面,日本明治维新后就开始大力发展近代化海军,通过购买西式军舰的方式。1877年4月14日,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应邀参加了日本在英国订造的“扶桑”号铁甲舰的下水仪式。别看“扶桑”号性能一般,在欧洲只能勉强划入二等铁甲舰(根据舰船等级划分,4000吨级的铁甲舰称为二等铁甲舰),但在当时的亚洲堪称是巨无霸。

为什么这么说呢?1877年的时候还没北洋水师呢,北洋水师要到1888年才正式成军。此时清朝上下只能靠几百吨的伦道尔式炮艇撑门面,伦道尔式炮艇又称为“蚊子船”、“蚊炮船”,本质就是一种水上移动炮台,用于港口防御还凑合,但根本不适合出海作战。虽然清朝也自制了一些小型军舰,但都是木壳、无防护装甲,火炮甚至还是前膛炮,用来缉私还可以,打仗就算了。


完成技术改造的“扶桑”号铁甲舰

再看看日本“扶桑”号铁甲舰的主要性能:舰长67.1米,宽14.6米,吃水5.5米,炮房装甲厚20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231毫米,标准排水量3700吨,舰员编制377人。动力为两台往复式蒸汽机,3500马力,双轴,最大航速13节,续航力4500海里/10节。标准载煤量360吨。配备4门克虏伯240毫米后膛炮,船腰炮房式布局,就是在军舰的中部用装甲构筑一个炮房,主炮都安置其中以加强防护力。另有4门克虏伯170毫米后膛炮,6门克虏伯75毫米后膛炮(长管4门、短管2门),7门诺典费尔德4管25毫米机关炮,2门诺典费尔德5管11毫米机关炮,2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扶桑”号铁甲舰战力非常强大,当时清朝没有一艘军舰能够匹敌,这让只有旧式炮舰充当海防主力的清政府大受刺激。所以当郭嵩焘将相关消息传回国内以后,李鸿章在上报清廷的奏折中,就强调“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加快了购买铁甲舰的步伐。并最终选定德国造船厂的铁甲舰设计方案,后来也就有了“定远”号、“镇远”号这两艘铁甲巨舰。


伦道尔式炮艇

突然想到一点,如果日本经费够的话,一开始就是订造7000~8000吨级别的大型铁甲舰。清朝为了压制日本必然会订造更大型号的铁甲舰,说不定李鸿章真会向英国采购“科林伍德”号这样的万吨铁甲舰了,别说没钱,清朝在面临巨大压力时还是肯掏钱的,例如1894年黄海之战后是满世界去购买军舰。

这也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海军建设的最大不同之处。日本为了对外扩张是勒紧裤腰带、凑尽钱购买能买到的最好军舰,用来打败并消灭对手。而清朝只是在有巨大压力时才会想到增加军备,并且增加的军备也仅仅满足压制当下之敌,根本没有长远考虑。日本是主动扩军,清朝是被动扩军,这两种海军建设思路最终带来不同的结果,结果大家都知道(1894年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后的“扶桑”号铁甲舰

回过头来再提一下“扶桑”号的主要服役情况。“扶桑”号刚开始时是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1891年11月该舰在横须贺进行现代化改造(撤去帆索装置等)。改造工作于1894年7月完工,赶在1894年黄海大战之前,并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速射炮的优越性,“扶桑”号在战后不久将战争中充当辅助炮的170毫米后膛炮换装为速射炮。1897年10月29日该舰在停泊时发生事故,被“松岛”号和“严岛”号两舰“联手”撞沉(日本舰船向来事故多),后打捞修复后并在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05年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8年退役后作为杂役船,最终于1909年退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