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楼,承载时代记忆与奋斗精神的神圣殿堂
将军楼,承载时代记忆与奋斗精神的神圣殿堂
格尔木的九月,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洒落在将军楼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筑路忠魂雕塑
步入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将军楼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栩栩如生的筑路忠魂雕塑。雕塑以雅丹地貌的风蚀效果工艺精心雕琢,慕生忠将军屹立其中,目光坚毅,仿佛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一旁的工程师邓郁清先生目光炯炯,透着智慧与果敢。
雕塑中展示的简陋工具,如铁锤、铁锹和十字镐,仿佛还残留着当年筑路时的余温。正是凭借这些简单的工具,筑路大军在短短7个月零4天内,成功修建了全长12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格拉段。
继续前行,公园主建筑——天路纪念塔高高耸立,高达39.16米,宛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塔身两侧的枕木,象征着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那3916公里的里程,每一公里都写满了故事。塔顶的红色祥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被烈士们的热血染红。
穿过流水小桥,将军楼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一片绿荫之中。作为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始建于1956年10月,它是格尔木的第一座楼房,分为主楼、副楼和旧址大门三部分。主楼那庄重的模样,仿佛还回荡着当年青藏公路管理局召开会议的声音,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见证了青藏公路后期养护及青藏铁路前期勘测等大小会议的热烈讨论。
将军楼内会议室
原青藏公路管理局大门旧址虽已破旧残缺,但正面镌刻的诗词《满江红》,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文字仿佛在呐喊,在诉说着壮志豪情,字里行间的豪迈之气扑面而来。
将军楼的一楼是仿窑洞式建筑,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庄严的氛围。办公桌上那简单的办公用品,似乎还留有当年的印记,那是他们为梦想奋斗的痕迹。
墙上方的格尔木至拉萨段缩略版图清晰地展示着青藏公路修建翻越的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4座大山,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在云端诉说着当年的艰难险阻;跨越的楚玛尔河、通天河、沱沱河3大河流奔腾咆哮着,似在吟唱英雄的赞歌。
从将军楼出来,远远看见青藏公路纪念馆外形如一个“山”字,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契合格尔木位处昆仑山脚下的位置。
展厅内游客参观
第一展厅里,那丰富的资料如同一幅幅画卷,围绕着“一位将军、一条公路、一个奇迹、一段历史、一座新城、一种精神”徐徐展开,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讲述着格尔木发展历程中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
第二展厅中的实物和图片仿佛是从历史长河中打捞上来的珍宝,展示着公路修建、城市发展以及将军随身的物品,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历史的温度。
纪念馆两侧浮雕上,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他们在青藏公路与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挥洒着汗水与热血,共筑了一条民族团结之路,每一个身影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格尔木的发展历史中,慕生忠将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他为无名地方取名,其中,风火山、不冻泉、开心岭等地名,都源于他的“杰作”。雁石坪山下有一片旷野,名叫“韩滩”,那是他对为修筑青藏公路累病而逝世的宁夏驼工小韩而命名的地方。
当年的“格尔木”仅是地域概念,将军一句“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如同一道曙光,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生命与灵魂。
展柜里复制的刻有“慕生忠之墓”的铁锹,仿佛还带着将军的体温,彰显着他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生活展区的泥塑墙面,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像是一部无声的电影,展示了将军艰苦奋斗的一生。他的生活用品,每一件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诠释着一种精神。
那墙上的星星点点,如同筑路战士们的眼睛,在夜空中闪烁,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永放光芒,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将军楼,它不只是一座建筑,它是一座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奋斗精神的殿堂,是历史长河中一颗永不磨灭的明珠,是值得人们永远敬仰与铭记的神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