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不读“yīn wēn”,正确读音是?“氤氲”是什么意思?
“氤氲”不读“yīn wēn”,正确读音是?“氤氲”是什么意思?
“氤氲”一词,读音为“yīn yūn”,形美意幽。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氤氲”的世界,探寻这个词语背后的故事。
氲字的读音与构造
“氲”字的读音:【yūn】
同音字:晕
结构:半包围
部首:气
五行:土
“氲”字是个形声兼会意字,形旁为“气”,声旁是“昷”,另外“昷”也起到表意作用。
“氲”字形旁“气”表示与云气之义相关,“气”旁隐含着与自然的气态物质相关的意义。它暗示了一种无形、流动的状态,比如像云雾、水汽这种能够在空中飘浮、扩散的物质形态。而且“气”还带有一种比较抽象的感觉,象征着一种能量或者氛围的流动与交融。在“氤氲”这个词里描绘的是那种像雾气一样的气体弥漫、交融的状态,“气”这个形旁突出了其气态的、弥漫的特性。
声旁“昷”读音为“wēn”,“氲”读音为“yūn”,看似两种不同的读音。但从音韵学角度讲,它们在古代语音系统的演变过程中有语音相通之处,因此“昷”作为“氲”字的读音。因“昷”字的本义是“仁慈温和”,当它用于“氲”字时,也为“氲”所描绘的云气赋予了一种柔和、舒缓的状态。
氲字是什么意思
在《广韵·文韵》里记载着:“氤氲,气也。”这句话意思是“氤氲,是一种气”。表明“氤氲”本质上是和“气”有关的事物,通常是指那种弥漫、交融状态下的气体,像云雾、水汽之类的状态。
用作“氤氲”,旧时也写作“洇缊”“茵蒀”,本义为①元气。
引申指②(古代所说)阴阳二气交会和合的样子。如:“天地氤氲,万物化淳”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交融在一起,万物因此而变化生成并且醇厚美好。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世界起源和万物生成变化的一种理解。
也引申指③烟云弥漫的样子。例如:“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这句诗意思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汽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景象。
当单用时,指④烟云气。如:“炉氲暗徘徊,塞烟背斜光”这句诗出自唐代张籍的《琴曲歌辞·宛转行》。意思是:炉中的烟气在黑暗中徘徊缭绕,寒夜里的孤灯背对着歪斜的光影。描绘了一种静谧、孤寂且略显凄凉的氛围。
又引申指⑤气盛而充盈。例如:“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自成群”出自清代魏源的《楚粤归舟纪游》诗之三。这句诗的意思是:澳门和广州一带水汽弥漫,中国和外国的商船聚集在一起形成群落。“濠镜”是澳门的古称,“羊城”是广州的别称。
又表示⑥愠怒。如:“关将军见了,忽的生气氲的发怒”。这句话的意思是关将军看见了某些事物或者情况,突然之间生气起来,满脸怒容。
“氤氲”正确读音是“yīn yūn”,主要有以下两种意思:①形容烟雾、云气弥漫的样子。②形容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氤氲”可以用来表示一种混沌的状态,在古代哲学中,“氤氲”象征天地万物最初的混沌状态,如“天地氤氲,万物化淳”,体现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一种认知,天地间阴阳二气相互交融、动荡,进而衍生出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