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全基金投资避坑指南一一场外基金
全网最全基金投资避坑指南一一场外基金
在基金投资的世界里,陷阱无处不在。从C类基金份额的赎回费用到超长期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从申购费率的差异到特殊行情下的跟踪误差,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你的投资收益。本文将为你揭示这些潜在的陷阱,并提供实用的避坑指南。
一、不是所有C类份额都是“特伦苏”
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基金产品设计的创新。特别是C类基金份额,因其较低的短期费率和灵活的交易特性,成为了众多寻求短期交易机会投资者的首选。
然鹅,并非所有的C类基金份额都如其名一般灵活,一些产品设计的赎回费率与A类份额相似,给不少投资者带来了意外的“陷阱”。
例如,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和中邮未来成长C两只基金产品,其赎回费率设计与传统的A类份额并无二致:
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为例,投资者需持有该产品两年以上才能免除赎回费用,这与C类份额通常的短期免赎回特性大相径庭。数据显示,该基金C类份额的规模高达240亿,意味着众多投资者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潜在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费率设计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主动管理的基金中,一些指数基金的C类份额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产品,有的在持有七天后即可免赎回费,而有的则要求持有三十天,这种差异可能对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
应对方案:
投资者在购买C类基金份额时必须仔细审查费率相关信息,不要仅凭C类基金的名字就假设其具备短期免赎回的特性。
二、申购费率
场外基金的申购费率普遍介于0%至1.5%的范围内,但不同的销售平台可能会提供不一样的折扣政策。
例如,天天基金和支付宝等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早在七八年前就通过实施申购费率1折优惠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原本通过银行渠道购买基金的客户,从而确立了它们在基金销售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正如俗话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年来,一些基金公司也开始觊觎这块蛋糕,并希望通过大幅让利来分得一杯羹。
它们推出了在自家APP上申购自己公司发行的A类份额完全免费的政策,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至少有中欧、广发、工银等基金公司提供了这样的优惠政策。对于那些土豪投资者而言,一次性节省的费用可能高达数千元:
唯一不足之处在于,基金公司的APP可能没有提供像“超级转换”这样的基金投资(机)工具,这对于那些希望灵活调整投资组合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没那么方便。
应对方案:
在考虑申购A类基金产品时,投资者可以尝试浏览相关基金公司的官方APP,探索可能存在的优惠政策,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
此外,有少数证券公司旗下的基金销售平台,对部分A类基金提供了低至0.1折的申购费率优惠:
三、超长期封闭式基金
封闭基金,以其长达三至五年的锁定期,让不少牛市末期才冲进来的投资者深感头疼。
这类基金的流动性之差,自是不言而喻。更让人痛心的是,有时投资者所信赖的基金经理在产品发行不久后便选择了跳槽离职,留下投资者独自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据统计,目前尚存的锁定期为三至五年,且仍处于封闭状态的基金数量超过30只,它们大多成立于2021年和2022年,总规模约800亿元人民币。
考虑到这些基金在发行时的资金规模远超现在,大量资金被锁定在了市场的高点,投资者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些基金中,只有大成匠心卓越三年持有混合至今仍然保持盈利:
应对方案:
投资者应谨慎选择长时间锁定期的基金产品。首先,这类基金的流动性较差,且大多数产品没有场内份额,即使想要折价变现也无从下手。
其次,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并非易事,一旦在封闭期内发现选择错误,想要止损也无能为力。
最后,基金经理的离职如达克摩斯之剑般随时落下,而投资者却只能被动接受这一现实。因此,在选择基金产品时,除了考虑潜在的收益,还应充分考虑资金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
四、规模的诅咒
在上一轮赛道股牛市中,随着市场的畸形繁荣和投资者对基金经理能力的过度信任,基金发行规模动辄达到了200亿甚至300亿,这种盲目的乐观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基金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交易成本上升:基金在买卖股票时,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股票,可能会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导致交易成本增加。
- 投资选择受限:基金往往难以投资于中小型股票,因为这些股票的市场容量可能无法容纳大量资金的进出,从而限制了基金的投资选择。
- 灵活性降低:在市场快速变化时,大规模基金可能难以迅速调整投资组合,调仓需要更多时间,可能导致错失投资良机。
应对方案:
- 审慎选择基金:远离那些掌管超过200亿股票资产的基金经理,不是质疑他们的能力,而是为了规避不确定性。
- 深入研究基金策略:不同风格和策略的基金经理所能管理的规模不同,投资者应通过深入研究和跟踪,来评估基金经理的规模管理能力。
- 关注换手率和市场环境:基金的换手率和市场环境也是评估基金规模影响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
五、特殊行情场外基金不适合短线抄底
当二级市场处于风平浪静时,被动指数基金的净值(Net Asset Value, NAV)通常能够有效地跟踪其对应的指数。然而,在市场极端波动的情况下,这种跟踪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时甚至显得有些玄学了。
导致基金净值与跟踪指数之间出现跟踪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交易成本:基金在买卖证券时产生的交易成本,如佣金、印花税等,都会对净值产生影响。
- 现金拖累:为了满足赎回需求或日常运作,指数基金往往会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这部分现金通常不会产生与股票市场相当的回报,从而影响基金的整体表现。
- 成分股变动:复制指数时可能无法完全匹配指数成分股的权重,或成分股发生变动时基金调整持仓存在延迟,这些都可能导致跟踪误差。
- 汇率变动:对于跟踪国际指数的基金而言,汇率波动会影响将外币资产转换为本币时的净值计算。
通常情况下,上述原因造成的跟踪误差相对较小,若某一天净值产生0.5%以上的偏差,基金吧里肯定就有不少小白投资者直呼“偷吃了”。
然而,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也可能造成跟踪误差,那就是短期内的大规模申购赎回行为。今年二月份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在2月2日下午2点23分左右,市场判断可能已经触及了全天乃至阶段性的底部,于是果断采取行动,港股账户买入了恒生指数期权,国内账户由于已经满仓,只得选择“超级转换”把前期较为抗跌的基金转换为中证500、中证1000ETF链接基金:
随后,上证指数从下跌-3.7%险些拉升至翻红,最终以下跌-1.46%收盘。
下个交易日也就是2月5日,上证指数、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见到了本轮的最低点,并开启了强劲的反弹。
直到2月8日,市场情绪有所回暖,此时才得以闲暇瞄一眼2月2日申购的中证1000链接基金的表现,当看到仅有1.84%的盈利时,顿感困惑无比。因为期间广发中证1000ETF上涨了4.87%,即便考虑到合理的跟踪误差,收益差距也不应如此之巨。
于是联系了广发基金的客服,但并未获得有用的信息。当天,广发中证1000ETF链接基金继续跑输基准约0.5%。
从2月2日买入至2月8日卖出,广发中证1000ETF上涨了9.14%,但持有的链接基金却只盈利了5.45%,跟踪误差高达3.69%,年化误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2%:
基于对后市行情判断,认为前期跌幅较大的中证2000将在节后迎来更大幅度的反弹,带着不甘与惆怅将广发中证1000ETF链接基金转换为了华夏中证2000ETF链接基金。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华夏中证2000ETF链接基金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出现了同样显著的跟踪误差。
2月23日,赎回了华夏2000ETF链接基金,获利8.77%,而相应的指数ETF上涨了11.45%,跟踪误差达到了2.68%:
在国内被动指数基金领域,华夏和广发基金都是优等生,这种巨大的跟踪误差大概率不是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问题造成。由于至今未得到基金公司的合理解释,推测,大规模的抄底资金申购可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大量申购资金涌入,由于场外申购流程的机制问题,T+0申购的资金无法立即到达基金经理的账户,也就无法及时买入场内ETF,这导致申购的资金稀释了净值收益率。
在市场波动较小时这或许不是问题,但在市场接近底部,大量的抄底资金会大幅降低基金的实际仓位,最终导致净值收益率无法跟上指数的涨幅。
应对方案:
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如有闲置资金,优先选择场内ETF抄底,净值不会受到场外资金申赎的影响,但有可能受到场内买卖情绪的影响从而产生折溢价情况,不过套利资金一般会很快加入战场,消灭一切不合理定价。
当然,最优选择是直接申购ETF份额,但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一般散户玩不起。
总结
在投资的兵器库中,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潜在的收益机会。然而,正如本文所揭示的,基金投资并非没有风险和挑战。
从C类基金份额的潜在赎回费用陷阱,到特殊行情下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问题,再到申购费率的差异、超长期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大规模基金可能面临的业绩影响,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投资者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投资者在享受基金投资带来的便利和收益时,必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深入研究、审慎选择和适时调整,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同时,投资者也应认识到,市场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而理性的投资态度和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将是引领投资者走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