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皮肤瘙痒当心肝不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皮肤瘙痒当心肝不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zy91.com/content/default2/77/8602

入秋后,空气干燥常常导致皮肤瘙痒。轻度瘙痒可通过涂抹润肤露缓解,但若反复出现,可能需要警惕肝脏问题。有一种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肝脏疾病,常表现为皮肤瘙痒,且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PBC的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

吴女士,46岁,因反复皮肤瘙痒就医,检查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见图1),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进一步检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见图2),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经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及瘙痒症状明显好转。


图1 肝功能指标
图2 抗线粒体抗体结果

什么是PBC?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男性患者也有增加趋势。其典型肝功能异常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升高,其中ALP特异性更高,多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见于95%以上的PBC患者。血清AMA(尤其是AMA-M2亚型)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抗体,在PBC患者中阳性率超过90%。其他抗体如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等对PBC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PBC临床表现隐匿,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出现肝硬化。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早期患者被诊断,这些患者的肝脏病理尚处于小胆管炎症状态,治疗反应相对较好。因此,2015年欧洲及美国肝病协会将原名中的“肝硬化”更改为“胆管炎”。

PBC为什么会有皮肤瘙痒?

瘙痒是PBC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发生率约20%~70%。患者的瘙痒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以手掌和足底为主),瘙痒的强度不一,可自行加重和减轻。痒常在夜间和早上加重,女性在经前期也可能出现症状加重。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毛囊炎、结节性痒疹和苔藓样变。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肤胆汁酸蓄积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生成增加有关。

PBC及瘙痒如何治疗?

PBC的基础用药是熊去氧胆酸,剂量需达到13~15 mg/kg每日,其作用机制包括利胆、细胞保护、抗炎、免疫调节等,具有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缓解肝脏病理改变的作用。对于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联用其他药物。针对瘙痒的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轻度瘙痒可通过温水浴、润肤剂、抗组胺药物等缓解;中到重度瘙痒则需要药物治疗(如胆汁酸螯合剂考来烯胺)。

PBC患者长期管理

PBC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随诊,监测病情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初次诊断后,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一般推荐1个月后复诊,之后可每3个月复诊1次。612个月如判断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反应欠佳,需进一步评估病因,加用二线治疗,之后可每13个月复查1次,评估生化指标应答情况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调整治疗,直至达到生化指标缓解。除评价生化指标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肝脏超声影像学改变、骨密度等骨质疏松相关指标、血脂情况、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甲胎蛋白等肝脏恶性肿瘤发生风险、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2):137-146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疗规范(2021),中华内科杂志2021,60,(8):709-715

本文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 陈燕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