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X 三线表介绍及实现
LaTeX 三线表介绍及实现
1. 引言
LaTeX是常用的科学排版工具,而表格是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构成要件之一。科学论文常常要求表格是“三线表”形式。
你可能有几个疑问:
(1)什么是“三线表”?
(2)“三线表”长什么样子呢?
(3)如何在LaTeX中实现“三线表”呢?
2. 认识三线表
顾名思义,三线表其实就是有三条横线的表格。这三条横线分别是:表格的上边界、表头和表格的下边界。这三条横线就组成了三线表。
请一定注意:三线表中的“三线”是广义上的“三”,也即是说表格并不是仅有这三条横线,也可以有多余的其他横线。但要保证一个原则,那就是这三条线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整体上是符合三线表的样式的。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以图例的形式展示一下“三线表”的样子。
(1)下图是一个标准的三线表
浅浅分析一下:
- 表 + 表格序号 + 表格标题
- 表格的上边界是一条横线,表头下有一条横线,表格的下边界是一条横线。整个表格就由这三条横线进行了间隔和划分。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三线表。
- 有些时候,会要求表格的上下边界两条横线更粗一点,以突出显示整个表格。当然,有些时候不会有这个要求。
(2)下图是一个广义上的三线表
浅浅分析一下:
- 表 + 表格序号 + 表格标题
- 表格的上边界是一条横线,表头下有一条横线,表格的下边界是一条横线。除了这三条横线之外,在表头中还存在一条不完整的横线。从数量上来说,横线共有4条。但整体上划分表格区域的横线仍然是三条,表格上下边界以及表头下横线。而第4条短横线,其实可以看作是表格上边界和表头下横线内部的一条短线。
- 整个表格,整体上仍然由这三条横线进行了间隔和划分。所以,这是一个广义上的三线表。
3. LaTeX实现
3.1 语法
在LaTeX中,假如要实现一个6行2列的表格,则使用语法如下:
\begin{table}
\centering
\caption{}\label{}
\begin{tabular}{cc}
\hline
& \\
& \\
& \\
& \\
& \\
&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我对语法浅浅的讲解一下吧,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在上面的表格中,
(1)整个表格包含在一对“\begin{table}”和“\end{table}”中。
(2)(1)提到的“{table}”,花括号({})中的“table”表示这一块的环境是表格环境。
(3)“\centering”表示整个表格在文档中是居中显示的。
(4)“\caption{}”就是表格标题啦,“{}”内填写你的表格标题就可以了。
(5)“\label{}”就是表格的标签,“{}”内填写你给这个表格指定的标签就可以咯。标签你可以理解为名字或者绰号,方便你后期使用这个表格。如果没有标签,这个表格就变成了没名字没家的孩子啦,走丢了就没人要了。
(6)接下来又是一对“\begin{tabular}”和“\end{tabular}”。刚才一对是“table”,现在又来一对“tabular”,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前面的一对“\begin{table}”和“\end{table}”是指定当前环境是表格环境,现在的这一对“tabular”才是真正的开始画表格了。(tabular:/ˈtæbjələ( r )/,表格的,列表的)
(7)“\begin{tabular}”后面跟着一个花括号“{cc}”,这个意思是指定表格的列数量是多少,有多少个“c”就表明有多少列,比如这里是两个“c”,就表明是2列。其中,“c”是指元素居中。下表给出了三个元素排列方式:
缩写命令 | 全称 | 含义 |
---|---|---|
c | centering | 元素居中 |
l | left | 元素居左 |
r | right | 元素居右 |
(8)“\hline”就是前面介绍三线表提到的横线,“hline”其实是“horizontal line”的缩写,表示水平线、横线。(我猜的,(^▽^))
(9)“&”符号是分隔行内元素的,一个“&”可以分隔开两个元素,所以两列的表格每一行仅需要一个“&”就可以啦。第一个元素放在“&”左边,第二个元素放在“&”右边。
(10)“\”表示换行。当某一行元素填写完毕时,要把接下来的元素放到下一行,就需要使用换行符号“\”。
3.2 例子
具体的例子:
\begin{table}
\centering
\caption{用户的朋友关系}\label{tab: user-friends-relationships}
\begin{tabular}{cc}
\hline
用户 & 朋友们 \\
\hline
$u_1$ & $u_2$ \\
$u_2$ & $u_1$,$u_3$ \\
$u_3$ & $u_2$,$u_{289}$ \\
$u_4$ & - \\
$u_5$ & $u_{974864}$,$u_{604862}$,$u_{927905}$,$u_{447868}$,$u_{686539}$,$u_{187210}$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展现出来的效果如下图:
上面的三线表的上线边界没有加粗,如果需要的话你也可以加粗显示。
3.3 使用包 makecell 加粗显示
可以使用makecell提供的\Xline命令自由定制线条粗细:
首先导入包:
\usepackage{makecell}
代码实现:
\begin{table}
\centering
\caption{用户的朋友关系}\label{tab: user-friends-relationships}
\begin{tabular}{cc}
\Xhline{1.2pt}
用户 & 朋友们 \\
\hline
$u_1$ & $u_2$ \\
$u_2$ & $u_1$,$u_3$ \\
$u_3$ & $u_2$,$u_{289}$ \\
$u_4$ & - \\
$u_5$ & $u_{974864}$,$u_{604862}$,$u_{927905}$,$u_{447868}$,$u_{686539}$,$u_{187210}$ \\
\Xhline{1.2pt}
\end{tabular}
\end{table}
效果图如下:
3.4 使用包 booktabs 加粗显示
可以使用“booktabs”提供的方便快捷的“\toprule”、“\midrule”、“\bottomrule”命令。
首先导入包:
\usepackage{booktabs}
实现代码:
\begin{table}
\centering
\caption{用户的朋友关系}\label{tab: user-friends-relationships}
\begin{tabular}{cc}
\toprule
用户 & 朋友们 \\
\midrule
$u_1$ & $u_2$ \\
$u_2$ & $u_1$,$u_3$ \\
$u_3$ & $u_2$,$u_{289}$ \\
$u_4$ & - \\
$u_5$ & $u_{974864}$,$u_{604862}$,$u_{927905}$,$u_{447868}$,$u_{686539}$,$u_{187210}$ \\
\bottomrule
\end{tabular}
\end{table}
效果图如下:
4. 总结
“三线表”是广义上的“三”条横线的表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