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胎动、听胎心和胎心监测有啥区别?哪个更靠谱?很多孕妈都搞错了
数胎动、听胎心和胎心监测有啥区别?哪个更靠谱?很多孕妈都搞错了
随着孕期的进展,准妈妈们会逐渐感受到胎动,并开始关注如何监测胎儿的健康状况。胎动、听胎心和胎心监护是三种常见的监测方式,它们各自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靠谱?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随着孕期的进展,大约在怀孕8周左右,宝宝已经初具人形,四肢也已经开始发育。此时,TA已经不再是那个安静的小宝贝,而是一个调皮的小家伙。TA会在腹中蠕动,这就是最初的胎动,虽然非常微弱,孕妈妈可能还感觉不到,只有通过B超才能看到。
然而,到了怀孕约8周的时候,胎儿的心脏已经形成,B超可以探测到胎心的跳动。到了怀孕16周末,使用胎心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到胎心的声音,还能够判断其频率和强度,从而了解胎儿在子宫中的生长情况。
随着孕期进展至20周之后,胎动逐渐明显起来。医生通常会建议孕妈妈在家养成记录胎动次数的习惯,以便随时掌握胎儿的健康状况。
但,仍有很多孕妈表示她们不擅长记录胎动次数,认为仪器检测更可靠。她们可能觉得只要进行胎心监测就可以顺便记录胎动次数,听胎心音也能满足所有监测需求,这样就可以省去自己费劲记录的麻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什么是胎动?
胎动是指胎儿躯体或四肢的活动,早在怀孕12周,胎儿就可以开始有四肢的活动了。通常,初次怀孕的母亲在18到20周之间能够感觉到胎动,而已经有过孩子的母亲则可能在16周就能感觉到。胎动的出现表明胎儿的神经肌肉发育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但是,由于孕妇腹部的脂肪较厚,以及胎盘位于前壁等局部因素,一些孕妇可能会比较晚才能感知到胎动,这也是正常现象。
为什么要数胎动?
如果因为胎盘功能不佳或者胎儿缺氧导致胎动异常,通常从胎动停止到胎心停止还有12到24小时的时间来挽救孩子。但如果孕妈妈在家听到胎心变慢,往往来不及赶到医院。
因此,要了解胎儿在子宫内是否缺氧,学会记录胎动次数才是最为重要的。
孕妇在28周及以后,应该开始认真地记录胎动。对于存在孕期并发症等异常情况的高危人群,应该适当增加每天监测胎动的次数。
一旦发现胎动次数异常,比如胎动减少、突然加剧、变得急促、异常频繁或者完全没有胎动等情况,可能表明胎儿缺氧、脐带绕颈、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等情况的发生。应该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原因。
孕期每阶段的胎动不同
1. 妊娠早期的胎动
在超声检查中,妊娠早期的胎动呈现出几种不同的类型。在妊娠7~8周时,可以观察到胚芽有轻微的波纹状运动;到了9周左右,胎动变得稍微明显;而在9~10周之间,可以看到较为强烈的抽动。10周以后,胎动进一步增强,出现飘动、浮动和跳动等明显的运动。
2. 妊娠中后期的胎动
随着孕期的进展,胎动的类型也变得更加多样。这包括惊跳、全身运动、单独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头部的屈伸、转头和转身,还有伸展、张口、手触脸部,以及打呃、打哈欠、吸吮和吞咽等动作。
3. 足月后的胎动
随着孕期接近足月,胎儿的发育逐渐增大,而子宫内的空间相对减少。因此,一旦到了38周以后,我们会观察到较大幅度的全身运动会减少。
数胎动方法:
每日3次计数法:
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固定三个时间进行一次胎动计数,每次持续1小时。然后将这三次计数的数字相加,并乘以4,即可得到宝宝12小时内的胎动次数。
每日1次计数法:
每天临睡前1小时进行一次计数,确保检测时间固定。然后记录每日的数字,并绘制成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胎动的强度和次数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每12小时胎动次数超过100次,而有些人只有30~40次。但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并且变化曲线不大,这都表明胎儿的正常发育。
什么是听胎心?
胎心是指胎儿的心跳。目前医院普遍使用多普勒高灵敏度胎心仪,可以在胎儿的10周到12周时听到胎心。一些医院可能还在使用一般的听诊器来检测胎心音,这样需要到第17-18周才能听到。正常的胎心应该是规律而有力的,通常每分钟120-160次。
听胎心不能替代胎动计数。因为胎心只能提供宝宝瞬时状态的信号,而无法反映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也不能确定它是否缺氧。
胎心音听起来像钟表的滴答声,有些孕妇形容为“像小火车开动”或“马在奔跑”的声音。正常情况下,胎心应该是规则的、连续的,在有胎动时会稍微加快。如果在没有胎动的情况下,每分钟胎心跳动超过160次,或少于120次,或者心跳不规则、快慢不一、间歇性停顿等,都可能表示存在潜在问题。
目前的家用胎心仪能够为准父母提供同时感知胎儿存在的信号。然而,并不是每位准妈妈都能熟练掌握胎心仪或听诊器的使用方法。有医生曾经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准妈妈求助称在家听到的胎心不到90,非常担心。医生分析后指出可能是听到自己的动脉搏动而不是胎儿的胎心,后来事实证明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准妈妈因此松了一口气。
因此,在家自行操作听胎心时容易选错位置,导致听不到。如果坚持在家监测,也没有关系,但务必不要仅仅依赖听胎心,还应结合胎动计数一起进行,以胎动计数为主要的监测方法。
医院怎么做胎心监护?
1. 何时开始进行胎心监护
通常情况下,胎心监护会在孕妇怀孕35周后开始进行。但如果孕妇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先前有过胎死宫内等不良孕产史、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情况,胎心监护的时间会提前至孕妇怀孕32周左右,有些情况甚至可能提前至孕妇怀孕26周至28周。
2. 胎心监护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胎心监护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胎动、宫缩、胎心基线、基线变异、胎心加速、胎心减速及正弦曲线等。医生会结合这些数值和其他临床情况,对胎儿的宫内安危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①胎心监护检查利用超声波原理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监测,对胎儿无影响。
②胎心监护通常需要持续约20分钟,因此在进行监护前,准妈妈应避免饥饿状态,并排空膀胱;选择最舒适的姿势,如半卧位或坐位。
③若在监护过程中胎儿不愿意活动,可能是因为正在睡觉,可以轻轻摇晃腹部唤醒胎儿。如果胎心监护结果不理想,可能需要继续监护,准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④孕妇若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症、过期妊娠、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死胎史等高危因素,监护频率每周至少应为2次。若监护结果异常,应持续监护至生产。
3. 听胎心并非胎心监护
谈及此,我相信很多孕妈妈已经明白,胎心监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监测过程,不仅仅是听到有胎心就算完成了。
因此,在家倾听胎儿心跳声是可以的,但我们不能单凭“听到胎心正常”来判断胎儿在宫内是否安全。
综合以上内容,对于监测胎儿健康状况,数胎动、听胎心音和胎心监护都至关重要。数胎动存在主观性,但具有明确和强烈的个体感知,而胎心监护则相对更加直观和客观。从临床角度分析,胎心监护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然而,数胎动、听胎心音和胎心监护三者之间并不可相互替代,它们各自都对监测胎儿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