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软件测试中的bug分析:指标、方法与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软件测试中的bug分析:指标、方法与实践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venustech0919/article/details/136239628

每当我们完成一个版本测试时,总会在测试报告中添加一些分析bug的指标,主要用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 我应该分析哪些指标?
  • 每一个具体的指标该如何分析?
  • 它能说明什么问题?

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 为什么要进行bug分析?它对我们工作有什么帮助?
  2. bug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即它有哪些指标?
  3. 如何进行bug分析?它们能说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bug分析?

通过bug分析,对我们测试工作有两个好处:

  • 通过bug分析,能发现在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和测试效率。
  • 通过长时间bug的分析,建立bug分析数据库,从而在批量数据下找到规律,为后续版本测试提供一些可靠建议。

bug分析发现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bug分析指标就是时间和bug数量的折线图。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就可以看出bug是否收敛,从而判断出项目是否已经稳定,从而决定能否进行上线。那如果这个折线图一直是上下抖动,说明目前产品质量还不稳定,需要再继续测试。

当然,通过一个指标是不能说明整个测试过程的问题的,需要将一些有效的指标都结合起来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bug分析建立数据库

偶然只去分析一个版本,不足以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而且也不容易积累经验。所以,我们将每一个版本的数据都要搜集起来,进行纵向比较,就会发现一些固定的影响因素,即长期潜在的问题。如若它是相对固定的问题,你再拿着这些问题也同样预测到后续版本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旦此类型的问题被解决,改善效果就会很明显。最后就可以拿着这个指标去监控当前测试状态是否健康,与预期的曲线相符合,说明测试状态健康,反之就不健康。

bug要分析什么?具体它有哪些指标?

在上面我们只列出了一个指标?那么一个迭代测试中,我们到底要分析哪些指标呢?第一是对产品质量评估的指标,即产品质量在测试过程中是否健康?是否已经达到上线标准,都需要通过这些指标查看。第二就是对工作效率的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测试效率和开发效率,写开发效率是因为它会影响到测试。评估它们是否对测试进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上线工期。

  • bug趋势图:就是上面的那个截图,主要是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bug数量的变化。通过此图我们主要关注产品质量是否稳定,是否具备了上线条件。
  • bug修复情况:在最后一轮测试是否出现二级及以上bug;必修bug是否已修复。通过这两个问题主要关注重点问题是否已被修复,不会导致影响产品质量。
  • bug修复和关闭的及时性:即bug修复的快慢速度,bug被关闭的快慢速度。这两个及时性主要关注的是测试过程中流程执行的是否正常,是否因速度慢导致质量或进度产生偏差。
  • 用例执行和非用例测试产出bug比:即通过用例发现的bug数和非用例发现的bug数的比率值,这个值一般维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值内,太高或太低都说明用例写的有问题或者其它测试方法使用的有问题。
  • bug有效率:就是提交已修复的bug占总bug数的比率,通过这个比率我们来判断测试人员的业务水平
  • bug激活率:就是通过回归测试重新激活的bug占总bug的比率,通过这个比率我们来判断开发人员的开发效率。

如何分析bug?

具体指标知道了,在实际的版本测试中该如何进行分析呢?

bug趋势图分析:

该指标主要关注的是中间的波动和最后的收敛情况。

曲线上升可能产生的原因有:合入或修改了新功能,使用了新方法,功能未完成一轮测试,随着业务的熟悉测试出前期遗漏的bug;若曲线下降很可能是测试方法已经失效,功能已经完成一轮测试。

最后的曲线一定要收敛才行,否则说明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具备上线条件,考虑进行延期测试。

bug修复情况:

在探索式测试里曾有这样的说法,在最后回归测试期间,要谨慎的测试(即不能随意的测试)。如若这样测试,还是在最后一轮测试中发现了一二级bug,那只能说明前面的测试没有做好,同时该bug也可能影响产品上线质量,因为它是最后期发现重要的bug的,不修改不行,修改的话又可能引入新的bug。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个指标:“在最后一轮测试是否出现二级及以上bug”。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主要bug是否在本次上线前已经修复,因为它影响产品质量,所以重点bug也要进行关注。

bug修复和关闭的及时性:

一般bug被提出后1~2天应该是应该被修复的,如若该时间拉长了,它不仅仅是延长了我们的修复时间,更主要的是它很有可能产生新bug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bug回归的及时性也同样如此,如若回归的太晚,就可能会导致回归出新bug而导致的产品后期不稳定。

用例执行和非用例测试产出bug比

此指标已经在‘如何进行测试用例的分析’一文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bug有效率和bug激活率

bug有效率主要关注测试人员提交效率,如果这个值很低,说明测试人员对业务理解上有问题,或者理解能力比较差,亦或者是业务准备时间上不足。同时如果这个值很低说明我们的测试效率也低,拉长整个改的生命周期。

bug激活率主要关注的是开发人员修复效率,如果这个值很低,说明开发人员修复bug逻辑上有问题,或者技术水平存在问题,或者是态度可能有问题。同时这个值很低也会影响测试和开发的配合效率,拉长整个改的生命周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