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谋士贾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能够善始善终?
三国的谋士贾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能够善始善终?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不仅有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军事统帅,还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谋士。然而,在这些谋士中,贾诩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处世哲学脱颖而出,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贾诩其人
贾诩剧照
贾诩,字文和,出生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谋臣。他以出谋划策狠毒著称,被誉为"乱国奇士"和"毒士"。贾诩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虽然为人低调,但还是被阎忠看中,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之才。然而,也有人对贾诩的评价不同,如裴松之就认为他是罪大恶极之人。
贾诩的智慧
贾诩剧照
贾诩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多位历史学家的认可。陈寿评价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白居易则说"天下论智计并归贾氏",易中天更是称他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以下是几个体现贾诩智慧的具体事例:
1. 临危不惧,巧脱困境
有一次,贾诩在回家途中遇到氐人,同行的人都被杀害,只有他幸免于难。他骗氐人说自己是段颎的外孙,如果放了他,他的外祖父会给他们一大笔钱。由于段颎当时名声显赫,氐人果然不敢加害他。
2. 助李傕、郭汜复夺长安
董卓被诛后,其部将李傕、郭汜打算逃回老家。贾诩建议他们聚集残兵,攻打长安。事成后,李傕、郭汜想封贾诩为侯爵,但贾诩以"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为由拒绝。
3. 洞察人心,审时度势
贾诩看出李傕、郭汜难成大事,于是先后投靠段煨和张绣。他对段煨说:"段煨猜忌心重,对我好是因为时刻提防我。只有我离开,他才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正需要人才,一定会重用我。"后来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
4. 为张绣出谋划策
- 反曹计策:建安二年,贾诩建议张绣假装迁徙,趁机反叛曹操,导致曹操大败。
- 洞察敌情:建安三年,贾诩准确判断曹操的后方有变,建议张绣追击,果然大胜。
- 劝降曹操:建安五年,贾诩分析袁绍容不下谋士,建议张绣投靠曹操。曹操果然厚待张绣,并重用贾诩。
5. 助曹丕夺嫡
曹操晚年,曹植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贾诩建议曹丕谨慎行事,最终帮助曹丕成为太子。
贾诩善终的原因
贾诩剧照
贾诩能够善终,主要归功于以下两点:
- 懂得收敛,有自知之明:贾诩投靠曹操后,知道自己不是旧臣,因此从不与人结交,也不让子女攀附贵族。
- 洞悉人心:贾诩明白曹操表面宽宏,实则心胸狭窄,因此选择低调行事,避免锋芒毕露。
结语
贾诩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不是恃才傲物,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善于自保。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出谋划策上,更在于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三国志·贾诩传》、《三国志·张绣传》、《三国志·董卓传》、《三国志·武帝纪》,易中天《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