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乐器制作 感受匠心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乐器制作 感受匠心传承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BBIHBK0530QLUU.html

现如今,机械制作乐器的技术越来越发达,但许多传统乐器却不能完全依靠机器制造,需要人工来完成。在浮洋镇陇尾村就有一家家庭工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手工制作传统乐器,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故事。

在浮洋镇陇尾村的一户平房里,记者看到,几十平米的小院里满满当当地放着各种乐器部件和制作工具,而曾群辉正在工作台前反复打磨着竹箫内膛,以确保竹箫气流畅通、音色纯正。

曾群辉主要制作笛子和箫,从一根竹子到制成乐器,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他强调:“要把一只笛子做成并且能吹出声,需要十多道工序,比如这根竹子的话,需要先通内膛,捅通之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道工序,工序非常繁琐。”

传统乐器结构看似简单,但制作工艺却十分繁琐复杂。从一根竹子到制成箫、笛,要经过选材、制坯、雕刻等多个环节,道道工序极其考究,其中打磨内膛、钻打音孔是箫、笛制作的关键所在,手艺人需要反复试吹和打磨内膛才能使音色和音调达到最佳效果。

曾群辉表示:“一支笛、一支箫的音准最重要,音准要是不行,就算制作材料等再好都没用,特别是这种固定音位的乐器,不像弦乐器的音位主要是取决于演奏者的手法,箫、笛的音位是固定的,制作完不准就没用了,音准调试说到底还是要靠经验,有时候一支笛、一支箫的音准在竹眼处就需要反复调试。”

谈起与传统乐器的结缘,曾群辉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一直以制作乐器为生。在少年时期,曾群辉见证了一块块木头、一根根竹子在父亲手中制成乐器,至此,他对音乐与丝竹乐器制作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就一直在做乐器,读书毕业后就开始帮忙做乐器,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年了。”曾群辉说。

曾群辉的父亲曾家良虽已年近九十,但做起乐器来依旧干净利落,琴杆打磨、琴筒蒙皮等不在话下,每每谈起乐器制作,曾家良总是神采奕奕、侃侃道来。

“乐器的话就是做笛做得最多,我一开始就是做笛的,我到后面才开始做这些乐器,做扬琴、琵琶等,我做的琴比别人做的寿命长,不会很容易就坏掉。”曾家良说。

曾氏父子坚持保留传统的制作方法,本着“乐器品质第一”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产品供不应求。谈及未来,曾群辉表示,将继续研究从父辈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宣传推广、发扬光大,为更多喜欢音乐的人提供更好的乐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