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画“美”在哪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画“美”在哪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9/00/33945099_1127399637.shtml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独特的风格魅力和崇高的美学价值,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在中国画兼具丰满性和深刻性的同时,它美在什么地方?

线条之美

中国画里,线条除了用于勾底稿、打轮廓、塑造型之外,更多是借助线条来表达不同的画意。线条的重要性在中国画里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能表达作品中形象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还形成了整幅画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芥子图画谱》


王翚 《柳岸江洲图》

墨色之美

中国画在用墨技法上,有浓、淡、干、湿、焦墨、枯墨、宿墨、积墨、破墨、泼墨等变化。通过用笔的变化来表现墨色的变化,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皴、擦、点、染交互使用,浓、淡、干、湿合理搭配,以塑造形体、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色彩之美

中国画的色彩,如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张大千《碧峰古寺》


吴冠中《双燕》

章法之美

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李可染《清滩渔歌》


潘天寿《夕阳山外山》

人文之美

山水画的创作中能够体现出人们精神之美,如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仁义之道、道家思想文化中的清静无为等,将自然与文人理想相结合。画家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均会采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将自身丰富思想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

石涛《西樵苍翠图》
石涛《垂钓图》

虚实相生

老子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国画中虚处,即空白处、笔墨清淡虚灵处。画中既有实处,又有虚处。虚与实,相辅相成,经过创作者的巧妙设计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留白。这种空白之美的意境增添了无限的神秘之感,使人不禁产生无尽的联想和审美愉悦。

朱耷《芦雁图》
李可染《漓江纪游》

意境之美

“意境”最早来源于我国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兴”,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意指诗人通过描绘客观形象,抒发内心情感,使人回味无穷。'意'可以说是一张画的灵魂,来抒写画家的内心情感,表达一种意境。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傅抱石《天池飞瀑》
黄宾虹《春山积翠》

仿佛有声

中国画还讲究“仿佛有声”,即视觉的转化。通过画中元素表现听觉的感受,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画水里游来的蝌蚪,表现远处的蛙叫。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中国画独特的线条、丰富的墨色,巧妙的章法、深厚的意境,构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国画独具特色的美感。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