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缓解注意事项
癌症疼痛缓解注意事项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癌症疼痛的原因、控制方法、常用止痛药物种类及剂量、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癌症疼痛。
一、什么是癌症疼痛?
癌症疼痛可能是由癌症本身、癌症治疗或多因素共同引起,例如:肿瘤、手术、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标靶治疗等,以及在诊断过程引起的疼痛不适感。也可能因为疼痛以及疼痛无法获得良好的控制,让生活状态受到影响,如:睡眠、食欲、一般身体活动、注意力中断或下降;在情绪上会出现,如:焦虑、愤怒、抑郁感,甚至是影响人际关系,从而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如何控制疼痛?
疼痛可能是持续性或短暫且突然发生,癌症的疼痛并不会完全缓解,但大多数的疼痛是可以被控制的,因此良好的疼痛控制可以改善癌症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首先需要向医疗人员说明疼痛的部位,不同的疼痛感觉代表有不同的意义及处置,医疗人员会根据疼痛部位以及疼痛性质给予适当的医疗处置。
- 疼痛是主观的感受,不需要担心说错,因此鼓励勇敢表达。可以向医生说明:
- 哪里痛:如左上腹部、左手、下肢等,也可用手指出疼痛的地方。
- 哪种痛:钝的?刺的?酸的?闷的?将疼痛感觉说出来。
- 何时开始疼痛?是持续的疼痛或是断续的疼痛?有无在特定的时间疼痛?
- 疼痛频率:每天或每周?约多久会痛一次?
- 疼痛程度:选择0至10的数字为疼痛程度分级,没有疼痛是0分,最严重的疼痛是10分,或是依下图的疼痛脸谱量表中的表情描述现在的不适,数字越大或表情越难过代表疼痛的严重程度。
- 疼痛对您的影响程度,例如:活动时会痛、痛到吃不下、睡不著觉。
- 过去有无吃过止痛药?以前的疼痛经验?
- 医生会依据疼痛部位、种类及强度,从最低剂量开始渐进式调整至最合适的药物剂量。
- 倘若使用的是吗啡或类吗啡的药物,也无需担心成瘾性,麻醉性止痛药引起成瘾的机率很小,只要依照医生开立的医嘱使用药物,就可以避免成瘾风险。
- 止痛药通常会以口服剂型为优先选择,需要遵从医生开的药物剂量才能维持药物的稳定,以达到疼痛的缓解。
- 由于服用口服止痛药后,肠胃道需要经过40~50分钟才能完全吸收药效并达到作用,因此不要等到疼痛的时候才服用止痛药。
- 每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止痛药也是,会给予一些预防性的用药,一旦发生任何不舒服的反应,立即告诉医生或护理人员。
三、常用止痛药物种类及剂量
- 目前常见的止痛药物:
- 非鸦片类止痛药:乙酰胆碱类,如:Acetaminophen(普拿疼);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如:Celebrex(希乐葆)、Naproxen(百炎)等。
- 弱效鸦片类止痛剂:Codeine(可待因)、Tramadol(舒敏)等。
- 强效鸦片类止痛药:Morphine(吗啡)、Fentanyl(吩坦尼)、Oxycodone(羟可酮)等。
- 辅助性止痛药:抗抑郁剂、抗癫痫剂、类固醇、肌肉松弛剂、镇静剂或局部麻醉剂等。
- 目前本院使用吗啡药物途径有分:
- 口服型式:口服片剂(分短效及长效型,短效药物在服用30分钟后开始生效,可维持4小时;长效药物在服用1小时后开始生效,可维持12小时)、口颊片(painkyl)(在5-15分开始生效,可维持1-2小时)。
- 贴片型式:藉由药物黏贴在皮肤上,经由皮肤吸收后,再运送到全身(贴上后12小时开始生效,可维持2-3天,移除后仍有10-12小时之药效)。
- 静脉注射:将药物注射在加药型静脉输液套管,利用点滴滴注方式给予,可以迅速且有效地减轻疼痛,因此须经由医生谨慎评估使用此途径给药的合适性。
- 皮下注射:在手臂或大腿外侧放置皮下针,直接注射药物后,吸收时间约15-30分钟也能迅速提供缓解,并减少疼痛及打不到静脉血管的风险。
四、止痛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 非鸦片类止痛药:
- 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长期使用需注意有无肠胃出血或疼痛,如果有发现出血情况请停止使用,或依医生评估配合肠胃药物使用。
- 鸦片类的止痛药物较常出现以下副作用:
- 便秘:除了给予预防性之软便药物,每天持续30至60分钟的适度体力活动可改善粪便稠度。鼓励摄入足够的液体以促进正常的肠道功能,若无限制鼓励每天喝5-2升(六到八杯)水或不含咖啡因的饮料。
- 恶心和呕吐:初期使用可能会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狀,若病人无法耐受或症狀持续无缓解,建议可加上止吐药或更换其他成分的止痛剂。
- 镇静、嗜睡:类鸦片止痛剂因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能会造成镇静嗜睡,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执行需要高专注力的行为。
- 呼吸变慢:但仅在使用剂量过大或在病人的呼吸功能不佳时才會出现。
- 皮肤癢:较少发生,给予後若发生皮肤搔癢且合併有起紅疹、斑疹、氣喘、血壓下降時,那是藥品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該藥品的給予;倘若皮膚癢醫師會開立預防性止癢藥物或更換其他的類鴉片藥品。
- 尿滞留/排尿困难:较少发生,因此在服用后需注意病人的一天排尿量是否与摄入的液体量不差异,或排尿次数有无变少,或按压下腹中間有无不适感。
五、其他还可以有哪些方式帮助治疗或缓解疼痛?
音乐治疗:透过听觉刺激活化大脑,可减少肌肉紧绷,减轻焦虑、唤起轻松愉悦感以及减轻疼痛。可聆听竖琴或钢琴弦乐演奏的圣歌、佛教梵音、纾压放松音乐或个人喜爱的乐曲种类,可戴上耳机採坐姿或躺卧闭目聆聽,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音乐治疗的时间及頻率可依病人状况調整。
按摩(massage):透过按摩手法能缓解癌痛病人生理及心理症状不适、降低情绪张力、增进放鬆感,也可搭配精油按摩,藉由皮膚吸收或嗅吸作用,進而產生鎮靜、改善情緒、放鬆以改善疼痛。我們可以使用徒手瑞典式按摩(Swedish massage),按摩方法有(1)輕柔的跳動(有節奏的滑動接觸)、(2)輕搥(緩慢的舉升、滾動、揉捏)、(3)按壓(使用輕度至中度壓力壓縮選定的緊張區域),針對頭部、頸部、背部和臀肌及四肢區域皮膚輕撫,每次按摩時間為10-50分鐘(或依病人的狀況調整)。
經皮電神經刺激術(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一種非侵入性、經皮使用電刺激來產生鎮痛的方法。使用時間每天持續20
60分鐘、頻率為60Hz100 Hz,強度為病人可忍受的強度(描述為無收縮的刺痛感)。禁忌症為:(1)有心臟節律器或去顫器的病人。(2)皮膚出現破損或紅腫。(3)癲癇。(4)發燒38℃以上。(5)身體潮濕。(6)有心肌梗塞等嚴重的心臟疾病需經醫師評估。正念療法、冥想、想像療法(深呼吸放鬆的運動)。
采舒适卧位及适当肢体摆位,依病人的感受垫枕头、支拖及支撐。
芳香療法:以精油為媒介,經由皮膚、嗅吸、口服、塞劑等途徑,使其進入身體,以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輔助療法。臨床上常用的途徑為(1)經皮吸收,將精油混和乳液裡及按摩,比例計算:預使用的乳液量×1%的精油濃度×20=要加入的精油總滴數及(2)經鼻吸收,將精油滴注1-2滴於枕頭對角或室內的擴香機。臨床用於緩解疼痛的精油有以下幾種,如:真正薰衣草、歐薄荷、羅馬洋甘菊、月桂、迷迭香、薑、檸檬香茅、甜馬鬱蘭、快樂鼠尾草等精油。
穴位按压(acupressure):穴位按摩可舒缓肌肉的紧绷感及放松压力,增加疼痛的阈值。常见穴位如: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合谷、关元等穴位。用指腹按压穴位,按摩时间每次3~30分钟、按摩力道则依病人状况调整。
-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向上3吋(约四個手指宽)的位置。
-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距离膝盖内侧向上2吋(约三个手指宽)的位置。
-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下3吋(约四個手指宽)的位置。
- 合谷穴位于手的虎口,大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靠食指的位置。
- 关元穴位于肚脐向下3吋(约四個手指宽)的位置。
参考文献
- 吳佳璇(2023)‧常見止痛藥物介紹‧奇美醫訊,(143),36-38。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80523001-N202311280010-00014
- 杜宗翰、楊凱鈞(2020)‧鴉片類止痛藥成癮之評估與預防‧臨床醫學月刊,85(5),266-270。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5_85(5).0049
- 陳欽明(2023)‧疼痛照護全方位 生活品質能到位-漫談加護病房止痛藥物使用‧奇美醫訊,(143),13-1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80523001-N202311280010-00005
- 陳冠戎、簡培峯、蔣立琦(2022)‧比較癌症疼痛的非藥物處置-系統性文獻回顧暨網絡分析‧台灣實證醫學學會會刊,13(1),41-63。https://doi.org/10.6864/EC.202207_13(1).0011
- 黃湘萍、趙莉芬、方素瓔、謝素英、簡淑慧、黃采薇、陳可欣(2023)‧按摩及音樂治療於成人慢性癌痛之實證臨床照護指引發展‧長庚護理,34(1),1-15。https://doi.org/10.6386/CGN.202303_34(1).0001
- 黃育萱、黃喬煜、郭冠良(2023)‧芳香療法的臨床應用‧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8(3),94-9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090727001-N202303280016-00004
- 陳麗麗、林君黛(2015)‧穴位按壓與實證護理‧護理雜誌,62(6),27-34。https://doi.org/10.6224/JN.62.6.27
- Abdel Shaheed, C., Hayes, C., Maher, C. G., Ballantyne, J. C., Underwood, M., McLachlan, A. J., Martin, J. H., Narayan, S. W., & Sidhom, M. A. (2023). Opioid analgesics for nociceptive cancer pa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10.3322/caac.21823.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https://doi.org/10.3322/caac.21823
- Snijders, R. A. H., Brom, L., Theunissen, M., & 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M. H. J. (2023). Update on 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2022: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ancers, 15(3), 591. https://doi.org/10.3390/cancers15030591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24). Cancer Pain (PDQ®): 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U.S. PDQ Supportive and Palliative Care Editorial Board.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65949/#CDR0000062738_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