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探索解开绑住科技人才的“细绳子”|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探索解开绑住科技人才的“细绳子”|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176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上海,一场关于科技人才的改革试点如火如荼,通过“破四唯”“立新标”,探索解开绑住科技人才的“细绳子”。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2024年2月7日,《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发布,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6家单位,开启为期2年的改革试点。如今试点期限过半,改革成效初显。

“四唯”,即科技人才评价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实践中,尽管“四唯”饱受诟病,可“破四唯”却困难重重,其中原因不乏对于人才评价“新标”难立的顾虑。

节水抗旱稻“沪旱1516”已与多家企业签署授权许可,总金额超过200万元,种植面积覆盖长江中下游……凭借节水抗旱稻品种“沪旱1516”的推广,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王飞名从一名普通副研究员“破格”聘上了应用研究类人才一级岗,享受研究员待遇。

将研究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端在老百姓的饭碗中。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正在推动人才评价标准更新迭代,根据科研类别设立多元化指标,激励科研人员各展所长。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播种(受访者供图)

这是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一年间的缩影。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魏喆作为海外人才被引进医院时,并没有国家高层次人才“帽子”。但医院考虑到其正在从事生殖健康创新研究,具有发展潜力,经专家组评议后将她聘任为青年研究员。

一年后,她在科研上崭露头角,不仅揭示了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将研究领域拓展到胚胎质量的无创检测,研发基于细胞代谢产物的检测试剂盒筛选优质胚胎。

聚焦“评什么”,分类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评价指标;聚焦“谁来评”,进一步放权松绑,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聚焦“怎么评”,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聚焦“怎么用”,切实发挥科技人才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一系列举措落地,一批科技人才得以挣脱传统评价体系的束缚。

上海市科委介绍,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上海印发实施《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自主权、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完善包干制经费管理、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等。同时,上海推进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以“基础研究先行区”等举措给予科技人才长期稳定支持,在全市3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试点成果完全赋权、合规整改、单列管理、尽职免责。

据悉,“1+2+3+4”四个方面的工作是上海人才评价改革接下来的重点。其中,“1”是彰显上海国际化的人才导向,“2”是抓住“评”和“用”两个关键,“3”是改革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科技人才三类主体,“4”是根据四类科研活动类型分类推进。

持续“破四唯”“立新标”,不以“帽”定价、不以“帽”定岗,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据上海市科委介绍,上海将持续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