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取消800美元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美国取消800美元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及品牌出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一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进行调整和转型。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一直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目标。然而就在本月,美国正式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及品牌出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分析看来,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推高了出海产品的运营成本,还直接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面对这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挑战,中国企业品牌如何应对?品牌出海还有没有机会,在海外开设实体店是否可行?都是大家空前热议的话题。
免税政策取消背后原因
最深层的原因,就是要把利润和税收留在美国本土。
取消“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旨在保护本土企业免受低价进口商品的冲击,同时增加关税收入。
此前,中国企业通过直邮小包模式将商品直接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中,享受免税优惠,这使得中国商品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新政实施后,所有中国商品需缴纳10%的关税,部分商品还需叠加301条款等额外关税,这直接推高了中国商品的成本。
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影响
成本上升:综合分析后,关税的增加使得每单商品的成本平均上升10-15美元左右,企业要么自行承担这部分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削弱了原有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物流压力:清关流程复杂化,物流时效延长,部分包裹可能因出入关口滞留导致交付延迟,影响消费者体验。
中小卖家的困境:依赖直邮小包的中小企业面临利润率压缩,部分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转战其他地区市场。
中国跨境电商的应对策略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进行调整和转型。
短期调整:
转向海外仓模式。通过一般贸易批量进口商品至美国海外仓,实现本土发货,规避关税压力。目前TEMU和SHEIN已经在海外多个市场和本土机构建立合作海外仓,取消免税政策或会加速部署海外仓的落地,迅速形成本土物流网络。
目前中国已经及时推出了对应的政策措施,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退税的事项,明确了具体的退税操作步骤和对应场景,支持海外仓产品预退税等,以应对美国取消免税政策所增加的运营成本。
调整定价与成本分摊。部分企业估计会微调商品价格,或通过供应链优化、集中采购、减少SKU等方式分摊成本。
长期调整:
从低价竞争转向差异化产品,提升附加值。逐步强化产品设计和功能独特性,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多元化市场的布局,开拓欧盟、东南亚等市场,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
合规化与数字化管理,采用专业的零售商业管理系统,确保报关申报合规;利用大数据优化库存和物流路径,降低每个环节不必要成本。
中国品牌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政策调整带来了短期冲击,但中国品牌出海仍有很大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调整策略。
供应链优势:随着全球消费升级趋势,全球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中国品牌背后强大的快反供应链提供了机会。
政策支持:国内也出台了许多品牌出海政策,为有意愿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出海管理系统的普及使得品牌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目标消费者,提升营销效率。
同样的,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较大,品牌也需因地制宜进行本地化调整,加上全球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品牌要与当地本土品牌竞争,就要拿出更好的质量和产品亮点打动当地消费者;而税收、法规政策、消费习惯等都是出海品牌需要格外关注的。
跨境电商备受挑战,那么海外实体店是否可行?
在海外开设实体店是中国品牌实现本地化运营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海外开设实体店的优势:
实体店能够增强品牌的可见度和信任感,尤其对于在行业内的初创品牌而言,实体店是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通过出海实体门店,品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实体店能够提供线上无法比拟的购物体验,如试穿、试用等,增强消费者粘性。
海外开设实体店的挑战:
首先是运营成本,海外实体店的租金、人工、物流等成本较高,品牌需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前瞻性。
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差异较大,品牌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海外实体店的运营管理涉及跨文化沟通、本地化团队建设等复杂问题,品牌需具备强大的管理能力。
目前已经在海外成功落地的中国品牌如华为、名创优品、蜜雪冰城等对应的运营经验和市场布局,对于想探索出海业务的品牌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总的来说
美国取消800美元免税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及品牌出海带来了短期冲击,但也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转向海外仓模式、优化物流渠道、提升品牌价值等策略,中国企业仍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品牌出海开设实体店作为市场落地重要途径之一,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消费升级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企业需更加注重合规化、本地化和品牌化,以应对全球市场的复杂竞争环境,抓住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