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建5条市域铁路,和地铁、高铁有什么不同?
上海在建5条市域铁路,和地铁、高铁有什么不同?
上海正在建设5条市域铁路,其中机场联络线预计将于近期开始试运行。市域铁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铁、地铁有何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市域铁路的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市域铁路与其他轨道交通的区别
上海市域铁路是按照“一张网、多模式、广覆盖、高集约”规划形成的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建的市域铁路包括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南汇支线、示范区线和南枫线。
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开行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采用中国标准的CTCS-3或CTCS-2信号系统,固定时间班次,检票入口、乘车站台和座位。
上海市域铁路:连接上海中心城和新城,可与国铁或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共同支撑60分钟同城都市圈。设计时速160公里,采用CTCS-2+ATO信号系统,采取公交化运营,平均站间距一般不小于3公里,具有速度快、舒适性高等特点,支持扫码或刷卡进出站,列车到站即乘。
上海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在中心城一般15分钟可达站点。设计时速80~100公里,采用CBTC信号系统,具有站间距小、发车间隔短、载客量大、换乘便捷等特点,支持扫码或刷卡进出站。
上海市域铁路的发展现状
上海规划建设总里程1157公里,目前在建里程约295.5公里,总车站数为50座。根据2017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将形成“九射、十三联”的网络架构。
市域铁路的新技术和亮点
- 标准统一: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与长三角国铁、城际铁路具备互联互通条件。
- 公交化运营快速通行: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到3分钟,设计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出行需求。
- 互联互通和网络化运营:市域铁路网络内部互联互通,与近沪市域铁路(都市圈城际)和国铁互联互通。
- 灵活的运输组织:可开行站站停、大站停和直达列车。
- 采用市域动车组容量大:动车组分为4节编组和8节编组两种类型,其中4节编组列车可容纳定员748人,8节编组列车可容纳定员1604人。
5条在建市域铁路的建设情况
机场联络线:全长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浦东3个行政区。首通段7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车站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工程和出入口等附属结构施工。列车限界检测、接触网冷滑、送电、热滑试验已完成,正在进行列车上线调试和联调联试等工作。
嘉闵线:全长44.04公里,途经嘉定、闵行2个行政区。全线8座车站正在进行基坑开挖;3座车站正在围护结构施工;1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1段盾构区间完成始发。
南汇支线:全长约34.86公里,途经浦东、奉贤2个行政区。主线桥梁的桩基、承台基本完成;2座高架车站承轨层结构均已完成;2座地下车站围护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基坑开挖;1段盾构区间完成始发。
示范区线:全长52.4公里,途经闵行、青浦2个行政区。3座地下车站分别正在进行围护结构、基坑开挖作业;2座高架车站下部结构完成,正在上部结构施工;1段盾构区间完成始发。
南枫线:全长95.6公里,途经浦东、奉贤、松江、金山4个行政区。一期工程亭林站正在进行桩基、承台及墩柱施工。
未来发展趋势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串联起本市重要交通枢纽、新城和周边地区,服务上海国际开放枢纽门户,辐射带动近沪地区融合发展。
服务本市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依托市域铁路,实现新城与中心城及周边地区的快速连接,提升新城交通出行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发展骨干绿色交通、共建都市圈现代化网络:依托市域铁路,发展集约化、低碳化的绿色交通模式,加快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和服务品质,共建长三角骨干绿色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