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手车贷暗藏玄机:贷款金额虚高、提前还款设陷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手车贷暗藏玄机:贷款金额虚高、提前还款设陷阱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8A014CP00

在二手车交易中,贷款购车已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方式。然而,一些二手车商和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高利润,往往会在贷款金额、提前还款条件等方面设置各种陷阱。本文将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揭示二手车贷款中存在的各种套路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贷款金额暗含其他费用

徐先生去年5月份在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辆东风风行T5L二手车,车辆总价为50800元,他付了15800元首付,贷款35000元。但在还款时,他却发现这35000元的本金还要加上3600元GPS费用,及车商权益包5480元,因此,从浦发银行获得的贷款总额共为44080元。根据还款计划,三年的利息总额为20699.08元。2024年6月,贷款满一年时,徐先生决定提前还款,还额外产生了机动车登记证书解押费350元。

不少消费者都遇到上述实际贷款金额与申请金额不一致的情况。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二手车贷的相关投诉层出不穷,且大部分投诉是在贷款还款几个月或一年后才发生,消费者往往是还了一段时间贷款后才意识到数额差异,而主要投诉对象是车贷服务商与银行合作发放的贷款业务。

实际贷款金额里包括服务费等附加费用。按理来讲,贷款资金的每笔款项应该清晰呈现给消费者,银行也会采用视频、音频、实人验证等技术手段确保贷款客户的本人意愿。但由于部分帮助客户办理贷款的业务人员表述不清、有意模糊,导致客户在并不知情获批贷款数额的情况下申请贷款。

如白女士在申请车贷面签时,特地咨询了为何她填写的工商银行申请金额偏高,车行业务员回复说“这是包含利息的,不用多管”。徐先生则回忆到在办理贷款时,他先支付了2300元的银行评估费、抵押资料管理费给宝德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员,但“这笔钱并没有通过德易车官方支付平台,而是直接扫微信转的”。他并不知情GPS费用、权益包等“附加品”金额也要计入贷款中。而这种附加品价格并不透明,如同样的GPS,价格浮动空间有几千元。

目前,在二手车贷市场中,银行通过提供高额返佣来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经销商则用分期购车缓解资金压力来说服客户申请合作银行的贷款。而由于总贷款金额越高,抽取的佣金也越高。因此,二手车平台的销售人员在营销过程极力做高贷款金额,出现一些暗箱操作。

“能否提前还款”往往暗藏玄机

“猫腻”不仅体现在贷款金额上,“能否提前还款”往往暗藏玄机。而为了不让购车者察觉,有些业务员会叫贷款人先签字、录视频,具体细则后续才进行补充;也有些是电子合同、口头承诺等,后续想要维权时拿不到当时的文件证明。

张先生就是首付了1万多元,借贷的本金是3万块钱,还款36期,当时业务员口头承诺他“一年之后可以提前还款,但是需要交纳违约金,大概1000多元”。但今年张先生打算提前还款时,银行却告知不能提前还款,必须按月付完三年的总利息近16000元。他找业务员想要当时的合同,却发现此业务员已经离职,合同也调不出来了。

同样地,贷款细则的其他条款也存在“模糊地带”。胡先生10月份本想全款购入车辆,但销售说分期更有性价比,一番劝说后,胡先生办理了浦发银行车贷申请。首付的比例为30%,付了6万多元,贷款为141900元,每个月还2970元,利息是300多元一个月。业务员口头承诺两年后还款无违约金,但胡先生翻阅协议当中并未对此有相关约定,银行员工也表示无法提供相关承诺书面证明。

提前还款不收取违约金等细则仅为口头提供,无法书面体现。

一位从事银行贷款业务的员工解释道,贷款时间不满一年就提前还车贷的,大多数银行要收取提前还款金额2%-5%的违约金,而对于贷款时间满一年后提前还车贷的,一般不收取违约金,贷款文件上需注明提前还款的相关规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环节不够规范。车商从业人员指出,从银行到担保公司、贷款公司,再到车商,层层返点也被加入利息中。而即使满一年或两年分期后,提前还款依然会损害后续利息的交付,因此文字中对提前还款的标准往往模糊带过。

对于类似的行业现象,此前相关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予以整治,强调办理贷款的业务员需尽到清晰的告知义务,同时提醒消费者要谨慎签字。

今年10月底,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已共同制定并发布《推动本市汽车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倡议书》,指出要加强对汽车金融业务的管理,规范佣金支付,在合同或协议中明确如消费者提前还款时,汽车经销商应当退回相应佣金;同时有效规范外包业务管理,强化汽车经销商准入,加强对其行为及其相关金融服务人员的管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