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情伤和重伤怎么界定
故意伤害罪情伤和重伤怎么界定
一、故意伤害罪情伤和重伤怎么界定
故意伤害罪中轻伤与重伤的界定主要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轻伤是指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比如肢体皮肤一处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0cm以上,或者两处以上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5.0cm以上,一般会被认定为轻伤。
重伤则是指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重伤分为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像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多属于重伤范畴。例如,一眼眼球萎缩或者缺失,属重伤二级。
在司法实践中,对损伤程度的认定需由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依据上述标准,通过检验并结合病历资料等进行综合判断。鉴定过程要遵循法定程序,以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司法机关对故意伤害罪的定罪量刑提供准确依据。
二、故意伤害轻微伤会判刑吗
故意伤害致轻微伤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不会判刑。
从法律规定来看,故意伤害罪需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才构成犯罪。轻微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
不过,虽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会面临相应治安处罚。公安机关可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民事赔偿责任不可免除。受害者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的赔偿责任。若双方就赔偿事宜无法协商一致,受害者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民事赔偿。
三、故意伤害他人鉴定伤残标准是什么
故意伤害他人的伤残鉴定标准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该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为严重)到十级(相对较轻)。
在进行鉴定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损伤的原发性后果,比如肢体骨折、器官功能障碍等。例如,肢体骨折导致的畸形愈合情况,不同程度对应不同伤残等级。二是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如颅脑损伤后引发的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
具体而言,鉴定时会详细评估损伤对身体各系统功能的影响。像面部损伤影响容貌及功能、脊柱损伤影响活动能力等。同时,会考虑损伤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若经过治疗,身体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则会依据最终的恢复程度来确定伤残等级。在实际鉴定中,需由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依据标准,结合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科学、公正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