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字探秘:从金文“或”到“国”的历史文化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字探秘:从金文“或”到“国”的历史文化之旅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3661250_121843268

“国”字,其本字是“或”。目前所知“国”字的历史可追溯至金文时期,其字形及字义的演变,不仅映射了古代社会结构、军事防御、土地观念的变化,还体现了汉字从象形到表意的复杂发展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字的金文字形及其字义,并追踪这一字从"或"到"国"的演变历程,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历史脉络。


“国”字,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云:“邦也。从囗从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道:“邦也。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

“从囗从或”,“囗”(古围字),表示疆域,“或”表示区域。(或、域、国,本为一字,大概随着西周分封制的形成而逐渐分化为三个独立的字)小篆“国”字字形形象地表达了国家的概念,即围绕着的一定的区域或疆界,象征着一个有明确边界的政治实体——诸侯国。“邦、国互训”,西周的封建制度,其主要内容就是封邦建国。

“国”字的本字是“或”,“或”字又写成“域”。“或”字,许慎《说文解字》云:“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或”字其义为“邦”、为“国”,从囗从戈从一,即用兵器“戈”及围栏“囗”守卫捍卫土地“一”,这就是“国”字本义。由此可知,“或”字本是个会意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或”字注解道:“邦也。邑部曰:邦者,国也。盖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既乃复制国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谓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广。以为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尽之。乃又加口而成国。又加心为惑。以为疑惑当别于或。此孳乳浸多之理也。既有国字,则国训邦,而或但训有。汉人多以有释或。毛公之传诗商颂也,曰域,有也。传大雅也,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即或。考工记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箋,郑论语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诱注淮南屡言或,有也。毛诗九有,韩诗作九域。纬书作九囿……”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从“或”字孳乳创造出“国”、“惑”、“域”、“囿”等字,同时“或”字的字义也发生变化,从表示“邦国”发展到表示“或许”。

金文所见"或"(“国”)、字构形多样,如西周早期的“或作父癸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133)、“何尊”(《殷周金文集成》6014)、“保卣”(《殷周金文集成》5415),西周中期的“录戈冬(戈下冬字)卣(《殷周金文集成》5420),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师寰簋”(《殷周金文集成》4313)等。

“或”字金文字形虽然多样,但大致结构包含几个核心元素:囗(表示城墙或围栏)、戈(象征武或武力守护)、一(代表土地),部分金文还可见邑(邑,封邑、邦国)。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防御性聚落形象,直观展示了早期国家或城邦的特征;反映了农业社会中土地作为国家基础资源的核心地位。这些构成元素综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以城墙保护土地和人民,以武力维护安全的实体空间,即早期的国家概念。

附金文释读:

“或作父癸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133),铭文释读:“作父癸尊彝。或。”或,用作国族名。

“何尊”(《殷周金文集成》6014),铭文释读: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豊,祼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乌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爵于天,彻令,敬享哉!”叀王恭德裕天,順我不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保卣”(《殷周金文集成》5415),铭文释读:“乙卯,王令保及殷东或(国)五侯,彳止(诞)贶六品,蔑历于保,赐宾。用作文父癸宗宝尊彝。遘于四方,䢔(会)王大祀,祐于周。才(在)二月既望。”

“录戈冬(戈下冬字)卣(《殷周金文集成》5420),铭文释读:“王令(命)戈冬曰:虘又!淮夷敢伐内国。女(汝)其以成周师氏戍于王古(左王右古)𠂤。伯雍父蔑录历,赐贝十朋。录拜稽首,对扬伯休,用作文考乙公宝尊彝。”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铭文释读: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闬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襄乂厥辟,劳勤大命。肆皇天亡斁,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旻天疾威,嗣余小子弗及,邦将曷吉?乱乱四方,大纵丕靖。呜呼!惧余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王曰:父歆,余唯肇经先王命。命汝乂我邦我家内外,憃于小大政,屏朕位,虩许上下若否,雩四方尸毋动。余一人在位,矧唯乃知,余非庸又昏。汝毋敢荒宁,虔夙夕惠我一人,雍我邦小大猷,毋折缄,告余先王若德,用仰昭皇天,申绍大命,康能四国,欲我弗作先王忧。”王曰:父歆,雩之庶出,入事于外,敷命敷政,艺小大楚赋。无唯正昏,引其唯王智,乃唯是丧我国。历自今,出入敷命于外,厥非先告父歆,父歆舍命,毋又敢憃,敷命于外。”王曰:“父歆,今余唯申先王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汝顀于政,勿雍建庶。贮毋敢恭槖,恭槖乃侮鳏寡。善效乃友正,毋敢湎于酒,汝毋敢坠,在乃服,绍夙夕,敬念王威不易。汝毋弗帅用先王作明型,欲汝弗以乃辟陷于艰。”王曰:“父歆,已!及兹卿事僚,太史僚,于父即君。命入摄司公族,雩三有司:小子、师氏、虎臣,与朕亵事,以乃族捍吾王身,取賫卅寽,赐汝秬鬯一卣,裸圭瓒宝、朱巿、葱珩、玉环、玉㻌、金车、桒䌟较、朱鞹弘靳、虎冟熏裡、右轭、画鞴、画輴、金甬、错衡、金踵、金豙、勅燢、金簟弼、鱼箙、马四匹、攸勒、金鬣、金雁、朱旂二铃,赐汝兹賸,用岁于征。”毛公歆对扬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

“师寰簋”(《殷周金文集成》4313),铭文释读:“王若曰:师㝨(戊+又)淮夷,繇我帛畮臣,今敢博厥众叚,反厥工吏,弗速我东国。今余肇令女,率齐师、㠱、莱、僰,殿左右虎臣,征淮夷,即䝳厥邦酋,曰冉、月(火+衣)、曰铃、曰达,师㝨虔不坠,夙夜恤厥将事,休既有工,折首执讯,无諆徒驭,殴俘士女、牛羊,俘吉金,今余弗叚组,余用乍朕后男巤尊簋,其万年孙孙子子永宝用享。”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