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拯救濒危物种云南绿孔雀 | Needle24成果展vol.13.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拯救濒危物种云南绿孔雀 | Needle24成果展vol.13.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6580917_121079763

云南绿孔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目前全球仅剩五百多只。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Needle设计空间站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保护方案,包括生态廊道建设、栖息地保护和纪念性景观设计等措施。

项目背景

中国第一起公益诉讼案:绿孔雀案——拯救独一无二的鸟类栖息地,向水电站说“不”。
2017年3月,环保组织 “野性中国” 在云南恐龙河自然保护区附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绿孔雀栖息地恰好位于在建的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的淹没区,向原环保部发出紧急建议函,建议暂停红河流域水电项目,挽救濒危物种绿孔雀最后完整栖息地。

由此了解到平日在动物园内所见到的是来自印度的蓝孔雀,而中国本土的绿孔雀才是我国古代各种文字,艺术作品中的孔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绿孔雀在中国的野外种群数量已经锐减至580 至 600 只。现存的绿孔雀主要分布于云南, 其珍稀程度相较于国宝大熊猫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绿孔雀已被列“濒危”物种,仅有几十只数量零星分布于东南亚部分地区。

引发思考:目前全球仅剩五百多只绿孔雀,或许我们可以拯救这个物种,或许我们也无法拯救......项目团队考虑在目前绿孔雀数量最多的地方——楚雄选址。并将在楚雄这片绿孔雀现存最多的土地上进行两个方向上的设计,在设计中同时考虑对绿孔雀的伴生生物进行保护。

前期分析

相关文献查找与总结

  1. 彩色区域为现如今楚雄自治州绿孔雀的分布位置。数量最多的地方则聚集在恐龙河保护区。

  1. 孔雀的灭绝原因大致分为两个大方向,人的原因占比很多。而总结来说为何绿孔雀的数量只减不增是因为目前绿孔雀的栖息地分布范围广,呈斑块化分布,栖息地片段化严重,因此需要规划生态廊道来缓解。

  1. 通过绿孔雀的习性考虑在生态廊道上建立一些绿孔雀屋舍,其中可避寒,进食,成为一个庇护场所。通过对绿孔雀的饮食分析可以在生态廊道的建设过程中种植孔雀喜好的植物,根据不同季节的饮食模式搭配种植不同的作物。

  1. 通过对绿孔雀繁殖特征分析考虑在规划项目中设计一些具体的设施来帮助绿孔雀在重点保护区中更好地进行繁殖。

绿孔雀的伴生生物

白鹏,白腹锦鸡,原鸡,野猪,黑颈长尾雉,紫啸鸫与绿孔雀的种间关联性最强。项目团队也将同时考虑在分区的活化区对这些伴生生物进行保护。

GIS分析

根据文献项目团队找到了绿孔雀适宜生境评价的依据,结合GIS得到最终绿孔雀生境适宜图,可见绿孔雀的适宜生境破碎化严重,迫切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实地调研

9月中旬项目团队真正走进绿孔雀之乡楚雄县。

整体策略

面对濒临灭绝的绿孔雀,项目团队从同一矛盾点的两个方向出发去解决,一个是顺应GIS分析利用理性的规划去解决绿孔雀当下的问题帮助绿孔雀及其伴生动物恢复种群活力。另一个则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反推GIS分析找到与场地的矛盾点——绿孔雀与河坝,通过绿孔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让到达的游客切身感受到濒危动物的“惨剧”同时不极端的只针对于绿孔雀一种物种,对于哀牢山保护区内其他即将消失的物种也同样涉及。

规划类

通过理性的生态规划设计去拯救濒危动物,鉴于中国大熊猫的拯救案例(同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数量仅剩五百多只,到今天的两千五百多只),由此推测拯救绿孔雀几乎是一个可以成功的项目,但同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并不是一个立刻就可以实现的项目,是一个愿景的畅想。同时理性的生态规划也会对于楚雄地区的绿孔雀伴生生物也进行保护,让花费的力量不单一用于绿孔雀身上,让项目更容易实现。

  1. 生态廊道的生成
    图中深红色部分为碎片化的绿孔雀栖息地,结合GIS分析的绿孔雀生境适宜图,将这些重要栖息地通过生态廊道连接起来,可以扩大绿孔雀生活活动范围,也可以在孤立种群之间发挥联系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伴生动物的过渡性栖息地。

  1. 依据云南楚雄恐龙河保护区绿孔雀春季栖息地选择和空间分布论文对保护区的划分,项目团队结合目前查到的重点绿孔雀栖息地,将场地划分成三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保护区采取不同规划策略。重点保护区内孔雀族群密集,重点规划繁殖策略,结合绿孔雀交配、生产习性,提出对应策略。

  2. 廊道建设原则
    1)将所有核心生境斑块连接起来; 缓冲 500 m ,廊道宽度是 1000 m;
    2)根据动物行走时寻找最短路线的习惯,要符合最小路径原理;
    3)设计的生境廊道基本上在同一个海拔和坡度上;
    4)沿河流而建;
    5)廊道种植绿孔雀喜欢的植物。

  3. 在未来建设廊道的过程在,项目团队也考虑到廊道与农田与车道的冲突,于是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因为绿孔雀喜好成群到农田啄食农作物,会被毒杀。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将在农田外部建设缓冲区,种植绿孔雀厌食植物,作为一个天然的屏障来防止绿孔雀进入农田。而廊道建设中难免会与车行人行道产生冲突,为解决此问题项目团队将在冲突点建设生态高架桥,与车行人行道形成错位的相交。

设计类

通过感性的纪念性景观设计让地球人从心底理解是他们自己把一种种生物逼到绝境,造成今天的“惨剧”。借楚雄市双柏县的上位规划中对于哀牢山的湿地公园(曾是绿孔雀的栖息地)规划,把园区内小河坝旁的一块用地作为设计用地,让人切身感受物种的消亡。同时不极端的针对于绿孔雀一种物种,对于哀牢山保护区内其他即将消失的物种也将涉及。

  1. 选址
    此纪念性设计选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三点之上:1、GIS分析中的对立面2、绿孔雀公益诉讼中同样的河坝问题3、上位规划的湿地公园
    1)通过GIS分析中哀牢山的小河坝区域应属于绿孔雀的栖息地,但河坝在蓄水时就会破坏了绿孔雀的栖息地(与绿孔雀公益诉讼案的同理)。因此选址紧靠哀牢山小河坝,形成“对立”让游客直接的面对现实。
    2)在政府的上位规划文件中,政府为了继续发展经济将会大力发展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域作为双柏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区(在此之前哀牢山也曾经是绿孔雀的栖息地,但种种原因绿孔雀在这里消失了),将在哀牢山建立湿地公园。

  1. 平面形态生成
    平面形态的生成主要考虑了两点:1、与周边场地的呼应 2、与绿孔雀本身的呼应
    因此从大层面上看与旁边的小河坝形成“对立”,材质上同样使用清水混凝土来体现两点:物种消失的死亡感和城市扩张的冰冷感。
    而小层面上考虑以绿孔雀开屏伪眼形态来作为平面形态,伪眼的深层含义则是种群的生存发展,与现在的绿孔雀现状有讽刺之说。
    从平面上看思考的是绿孔雀在哀牢山的消失,但后面游客将在立面上感受到整个濒危物种的消失过程。

  1. 立面解读
    前面从平面上来看是一个整体性偏建筑的纪念设计,因此考虑如何利用景观的设计手法,在建筑体内让游客感受到濒危动物物种消失的“悲剧”。
    解决办法是场景再现。人的生命有限,现代的人们仅能从书本网络资料对濒危物种有所了解,但切身的感受才是对心灵以及认知上的最大冲击。因此将利用造景让人切身感受到物种消亡的过程。
    立面上则通过利用树形柱去解决构造,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自然界的大树生命几千年几百年,是历史的见证者。当人们进入到场地之后,看到的树形柱不仅仅代表的是构造的支撑,是整个物种的起源到消亡的过程见证者,带领游客把濒危动物消失的过程展现给游客。

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而言,保护珍稀动物具有重大意义。动物与人类生来平等,它们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与我们共同拥有同一个地球家园。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制图准备

Photoshop、Procreate、sketchUp、AutoCAD、D5、Rhino

完整图纸—设计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