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真是“神草”?动物实验佐证人参中药方的抗衰功效
人参真是“神草”?动物实验佐证人参中药方的抗衰功效
人参,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其久服可“轻身延年”。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包括人参在内的诸多中草药的功效逐渐被科学验证。近年来,日本学者在Klotho-hypomorphic表型早衰小鼠身上实验了“人参养荣汤”这一汉方,为传统中药方的抗衰功效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日本?汉方?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是日本在研究中药方?实际上,中医药很早就传入了日本。五代十国时期,智聪和尚将中医药传入日本;唐代,鉴真东渡日本时,又将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带到日本,对汉方医学在日本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自此,日本汉方医学逐渐兴盛,直到明治时代才开始衰落。
在现代日本,虽然汉方药已经边缘化,但仍有一定拥趸;许多知名大学也设有汉方研究机构,如庆应大学汉方研究中心。他们所做的研究与国内现今的中医药大学类似,即通过循证医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图注:日本出版的部分汉方研究学术期刊
本文所提及的“人参养荣汤”出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料包括白芍药、当归、陈皮、黄蓍、桂心、人参、白术、甘草、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据典籍记载,该药方用于治疗“营血不足,倦怠无力”,现临床多用于缓解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国内亦有一些中医学者研究本药方是否对阿尔兹海默症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且实验数据显示本药方对患者的认知能力确有一定改善作用。
众所周知,衰老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运动能力的显著衰退,日本学者的这次研究便基于人参养荣汤治疗“倦怠无力”的功效,进一步探究该药方是否对衰老所致的过度虚弱状态存在治疗或缓解作用。
Kl型小鼠,衰老研究界的劳模
本次实验选用了Klotho-hypomorphic (Klotho亚等位基因,以下简称Kl) 小鼠。Klotho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长寿蛋白,它在调节衰老和生理寿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Kl小鼠因基因缺陷显现出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症状,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皮肤老化等,一言以蔽之,它们早衰,平均寿命又只有8-9周,因而是一种常用的衰老研究模型。
研究使用了28日龄的雄性Kl小鼠,分为对照组与3%、5%人参养荣汤饮食组,之后每6日记录幸存小鼠的体重,并在58日龄时进行运动能力测试,随后解剖并收集其肌肉和内脏组织进行分析,从运动生理学层面评估其衰老程度。
人参养荣汤的作用在解剖之日前就已经显出了端倪,未进食人参养荣汤的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仅有50天,半数以上的小鼠在解剖前就已经自然死亡了。相比之下,进食3%、5%人参养荣汤的小鼠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天与59天,且3%剂量组的生存中位数相较两外两组差异明显,为什么3%剂量比5%剂量表现好得多呢?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探索也许能给出答案。
图注:生存率与体重随时间变化记录
鼠来跑:运动能力测试
接下来研究者们对小鼠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头戏,毕竟古籍里该药方便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研究人员们着重测量了步态速度和步幅时间,而步态速度与老年生存率高度相关。
58天时,未服用人参养荣汤的Kl小鼠步态速度相较正常小鼠大幅下降64.82%,而服用3%人参养荣汤的小组相对下降51.17%,二组间差异显著,5%剂量组在这一项中表现亦稍逊于3%剂量组。
图注:步态速度 ;WT为正常小鼠,NYT为人参养荣汤缩写(Ninjin’Yoeito)
而记录各组小鼠的足迹后,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如下图所示,未服用该药方的Kl小鼠(NT组)即便称不上行将就木,至少也可以说是步履维艰。而服用3%与5%人参养荣汤的两组相较对照组,步伐迈得明显更大,对称性也更好,当然,仍是3%组胜出。
图注:足迹记录;绿色足迹为前肢,红色足迹为后肢
随后是旋转测试,旨在评估平稳行走的运动协调性、平衡性、握力和运动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将小鼠放置在旋转的圆柱体上,并以4rpm的恒定速度进行训练1分钟。然后对小鼠在加速主轴上进行行走测试(4-20 rpm),并记录小鼠在圆柱体上坚持的时间。
图注:旋转坚持时间
结论与其他测试类似,相较于正常小鼠,未服用药方的对照组坚持的时长缩短了59.61%,接受3%/5%该药方的组坚持时间则分别下降44.33%与59.6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不过这次是5%剂量稍优于3%剂量。
到此为止,人参养荣汤对Kl型小鼠的运动能力改善作用令人惊奇,在几乎所有测试指标中都与对照组呈现出了显著差异。接下来,该把这批小鼠解剖,探究人参养荣汤是否成功改善其他生理指标了。
“养荣汤”,浸润五脏六腑?
解剖时(58-60日龄),研究人员收集小鼠的心、肺、睾丸、胸腺、脾脏,用生理盐水洗涤并称重,拍摄所有组织照片后切片保存。
首先是心脏,与其他器官不同,心脏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恰恰相反,左心室质量在一生中会逐渐增加,并在衰老时达到最大质量。左心室肥厚被认为是对血压和心脏负荷增加的病理反应,并且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图注:心脏照片与心脏重量相对体重占比
如上图所示,左图为心脏照片,右图为心脏相对体重占比,可以看见与正常小鼠相比,未服用人参养荣汤的Kl小鼠心脏质量占比明显提高,而服用3%与5%药方的小鼠明显低于该对照组。
衰老时,免疫系统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胸腺的消退或退化,这也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的关键触发因素。在Kl小鼠中,胸腺在早期发育阶段的大小是正常的,但在6-9周龄后几乎无法检测到。
在本研究中,3% 的人参养荣汤抑制了胸腺萎缩(下图A),并体现出了一定抑制脾萎缩的倾向(下图C)。此外,该药方改善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细胞群,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项指标上服用5%人参养荣汤的分组各项指标明显差于3%的组(下图B、D)。
生殖系统衰退也是衰老的直接后果之一,睾丸的衰老过程会导致异常类固醇生成,精子发生减少和精液质量下降。在雄性Kl小鼠中,睾丸萎缩,精子不明显。在3%人参养荣汤组中,睾丸萎缩受到显著抑制,且可观察到精子。
图注:睾丸照片及其重量
激情下单人参?且慢!
看完这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或许你已经有冲动想去中药房抓一味人参养荣汤了,但别急,这项试验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一是剂量,你可能已经发现了,3%的剂量在多数实验中表现比5%的剂量更好,事实上,研究人员最初尝试了强制小鼠直接口服该药方,给Kl小鼠带来显著压力,次日大量死亡,之后按每日进食量的1%/3%/5%重新测试,均安全,才定下了3%与5%的实验剂量。
这表明,人参养荣汤并非无毒副作用的,需要确定安全剂量,从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3%的剂量要优于5%,但是否是最佳剂量仍未可知。
二是普适性,实验选用了有基因缺陷的Kl小鼠,以求直观地观察人参养荣汤的抗衰老作用,但并未在健康小鼠上测试,存在一种可能性,即该药方对于该基因缺陷型的效果特别明显,对于健康小鼠的改善作用则不直观。
何况,即便在健康小鼠上能复现相关结论,也未必能适用于人体,毕竟,在动物实验中显现出延寿效果的药物已经不少了,对人类同样适用的则未有明证。
三是因果关系尚未明晰,对于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先前发表的延长Kl小鼠存活的机制包括衰老因子的衰减和钙稳态的改善,人参养荣汤是否改善了这二者,抑或通过一种新途径实现了衰老抑制,一切仍有待阐明。
中医脱胎于经验医学,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不了现代循证医学所要求的严谨性,这当然不是固步自封的理由,现今,大部分中医药学者已经在现代医学框架下,研究传统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屠呦呦院士与青蒿素的发现便是传统草药现代化研究的优秀案例。
本文讨论的研究也佐证了,传统医学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宝库,也许包括人参养荣汤在内的部分中药方确有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也许长生之道,就在其中。
参考文献
Contributors to Wikimedia projects. (2024, March 3). 漢方医学. Wikipedia.
曹利民,胡志诚.人参养荣汤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分析[J].2008,(4).
Amitani, H., Chiba, S., Amitani, M., Michihara, S., Takemoto, R., Han, L., Fujita, N., Takahashi, R., & Inui, A. (2022). Impact of Ninjin’yoeito on frailty and short life in klotho-hypomorphic (kl/kl) mice.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3.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51).第五卷.
Studenski, S., Perera, S., Patel, K., Rosano, C., Faulkner, K., Inzitari, M., et al. (2011). Gait speed and survival in older adults. JAMA J. Am. Med. Assoc. 305 (1), 50–58. doi:10.1001/jama.2010.1923
Lie, J., and Hammond, P. I. (1988). Pathology of the senescent heart: Anatomic observations on 237 autopsy studies of patients 90 to 105 Years old. Mayo Clin. Proc. 63 (6):552-64. doi:10.1016/s0025-6196(12)64885-x
Lernfelt, B., Wikstrand, J., Svanborg, A., and Landahl, S. (1991). Aging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elderly healthy people. Am. J. Cardiol. 68 (5), 547–549. doi:10.1016/0002-9149(91)90797-o
Levy, D., Garrison, R. J., Savage, D. D., Kannel, W. B., and Castelli, W. P. (1990).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echocardiographically determine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N. Engl. J. Med. 322 (22), 1561–1566. doi:10.1056/NEJM199005313222203
Taub, D. D., and Longo, D. L. (2005). Insights into thymic aging and regeneration. Immunol. Rev. 205 (1), 72–93. doi:10.1111/j.0105-2896.2005.00275.x
George, A. J., and Ritter, M. A. (1996). Thymic involution with ageing: Obsolescence or good housekeeping? Immunol. Today 17 (6), 267–272. doi:10.1016/0167-5699(96)80543-3
Aw, D., and Palmer, D. B. (2011). The origin and implication of thymic involution. Aging Dis. 2 (5), 437–443.
Liao, C-H., Chen, B-H., Chiang, H-S., Chen, C-W., Chen, M-F., Ke, C-C., et al. (2016). Optimizing a male reproductive aging mouse model by D-galactose injection. Int. J. Mol. Sci. 17 (1), 98. doi:10.3390/ijms17010098
Fujitsuka, N., Asakawa, A., Morinaga, A., Amitani, M., Amitani, H., Katsuura, G., et al. (2016). Increased ghrelin signaling prolongs survival in mouse models of human aging through activation of Sirtuin1. Mol. Psychiatry 21 (11), 1613–1623. doi:10.1038/mp.2015.220
Leibrock, C. B., Alesutan, I., Voelkl, J., Pakladok, T., Michael, D., Schleicher, E., et al. (2015). Nh4cl treatment prevents tissue calcification in klotho deficiency. J. Am. Soc. Nephrol. 26 (10), 2423–2433. doi:10.1681/ASN.20140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