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秦晋关系没那么密切,“秦晋之好”背后有哪些交易?
春秋时期,秦晋关系没那么密切,“秦晋之好”背后有哪些交易?
在古代,"秦晋之好"常被用来形容两家结成亲家。这个典故源自春秋时期的秦国与晋国,两国通过世代联姻维持关系。然而,这段历史关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交易?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开始崩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充满尔虞我诈。为了维护相互关系,各国往往会采用联姻的办法。在这个时期,秦国与晋国的联姻尤为著名。
秦国是周朝西部的一个诸侯国,因祖上帮助王室养马而获得爵位,加之地处偏僻,一直不受中原诸侯重视。历代秦国君王都致力于提高国力、扩大影响。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国力强盛,他想要在中原扩大影响力,于是向晋献公提亲,成功迎娶晋献公的大女儿,两国由此开始联姻。
晋国在周朝诸侯国中实力名列前茅。但到了晋献公末期,政权更替出现巨大混乱。晋献公晚年昏庸,想要废掉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并在骊姬的谗言下处死太子申生。太子之死让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感到危机,逃往他国避难。
不久后,晋国国内爆发内乱,大臣里克杀死骊姬的儿子奚齐,想要召回流亡在外的两位公子回国继位。秦穆公作为晋国的女婿,自然出力相助。但考虑到重耳继位后会让晋国更强大,最终选择迎立夷吾继位,是为晋惠公。
然而,晋惠公即位后忘恩负义,出兵攻打秦国,惨败后不得不派儿子公子圉前往秦国当人质。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予公子圉,但公子圉继位后同样忘恩负义,与秦国断绝往来。这让秦穆公非常生气,最终决定迎立重耳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
秦穆公为了继续维持与晋国的关系,将原本晋怀公的妻子怀赢改嫁给了晋文公。"秦晋之好"的说法就此而来。然而,晋文公即位后明白秦穆公的用意,对秦国敬而远之,励精图治,帮助晋国走向鼎盛。
虽然秦晋世代联姻,但两国关系并非想象中那么好,联姻都只是政治联姻。秦穆公迎娶晋献公女儿,是为了交好晋国,因为他也想成为中原霸主,而晋国是绕不开的国家。后来为了得到晋国支持,甚至控制晋国,这才帮助晋惠公、晋怀公和晋文公继位,还将女儿嫁给他们。但身为一国之君哪会那么容易控制?因此秦穆公的计划全部落空。
在晋文公离世后,秦穆公想要谋求霸业,与晋国一较高低,结果不敌。最终放弃称霸中原,转而称霸西戎。
由此可见,"秦晋之好"只是两国为了各自称霸而做的政治联姻,表面关系密切,实则勾心斗角,兵戎相见。与其说是"秦晋之好",不如说是"秦晋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