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龙浩团队发现伏隔核是癫痫潜在治疗靶点
南方医院龙浩团队发现伏隔核是癫痫潜在治疗靶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癫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发现,伏隔核(NAc)壳部在抑制癫痫发作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龙浩教授团队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官方教育期刊《Epileptic Disorders》(影响因子1.9,JCR分区Q3)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NAc壳部在抑制癫痫发作中的关键作用,能够通过抑制神经元减少、胶质细胞增生,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这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这也是南方医院龙浩教授、王克万教授、王兴勤教授团队继在Front Cell Dev Biol(2022,IF6.1)、Neuropharmacology(2020,IF5.3)、Epilepsy Res(2020,IF3.04)、Brain Imaging Behav(2020, IF3.98)、Hum Brain Mapp(2018, IF5.4)、Folia Neuropathol(2018,IF2.5)、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2014, IF1.8)等期刊发表相关研究之后,在伏隔核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稳定的慢性颞叶癫痫(TLE)大鼠模型,采用立体定向伏隔核壳部和核部电毁损的方法,结合大鼠视频脑电实时监测脑电、神经元染色和胶质细胞染色,评估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评分、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减少的情况,探索了NAc壳部电损伤的抗癫痫作用。
研究主要发现:
- 与未治疗的TLE大鼠相比,NAc壳部电损伤的TLE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 NAc壳部电损伤导致TLE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神经元损失减少;
- NAc壳部电损伤并未引起额外的记忆损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生薛帅帅、易佩尧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龙浩、王兴勤为共同通讯作者。
实验方案及水迷宫实验、模型验证及癫痫发作
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染色
研究团队成员简介:
龙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院“癫痫”和“脑转移瘤”MDT负责人,南方脑病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世界伽玛刀学会Radiosurgery Fellow,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师,羊城好医生,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擅长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神经调控(DBS,VNS,SCS)、癫痫外科和伽玛刀放射外科。在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疼痛、意识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脑转移瘤、中枢淋巴瘤等复杂疑难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微创手术及放射外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人,国际学术大会口头报告8次,参编专家共识指南10余部、学术专著8部。
王克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放射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放射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及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及放射神经外科工作,擅长癫痫诊断及外科治疗、颅脑疾病放射外科治疗、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紊乱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
王兴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信息化应用分会会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美国Emory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长期专注于功能性脑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Neuropharmac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先后共发表SCI论文14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