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光热发电:成本构成、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光伏、光热发电:成本构成、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本文引用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3年度》中的数据,详细介绍了光伏和光热发电项目的成本构成、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的数据主要基于2023年的报告,对于2024年及以后的情况没有涉及,因此在阅读时需要留意其时效性。
2024年6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重磅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3年度》。其中,根据“工程造价管理报告”
集中式光伏项目造价
- 平均总投资约3900元/kW,同比下降约8.0%
受硅料价格下探及光伏组件扩产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光伏组件价格呈现整体向下趋势,至2023年年底,P型、N型光伏组件均已降至不足1元/W水平;
配合送出要求建设的汇集站、配套储能、调相机等,以及项目开发衍生的地方性产业协同费用占比总体上涨。
- 设备及安装工程,占比超过70%
光伏组件设备价格持续下降,施工成本也逐步降低,场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工程部分投资相对稳定。
集中式光伏项目的造价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 西北区域项目单位造价最低
西北区域大基地规模化开发,支架基础建设条件较好,土地成本相对较低;西南区域项目以山地光伏为主,由于山地光伏在交通工程、线路工程、环保等方面投入较多,单位造价最高。
不同区域土地获取方式及使用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对项目单位造价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地区的集中式光伏项目造价情况如下表所示。
- 集中式光伏项目历史单位造价情况
随着技术水平进步及规模化发展,“十二五”以来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单位造价水平整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近年来光伏组件价格波动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市场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
历年来,集中式光伏项目造价情况如下表所示。
光伏组件加速向高功率迈进,产业链围绕大尺寸、薄片化快速发展,近期仍将促进项目成本下降。
- 大尺寸硅片能够有效摊薄非硅成本,带来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薄片化有助于降低硅耗,增加单位硅料出片率,从而降低硅片企业的成本。
- 柔性支架凭借“大跨度、高净空、长列距”的优势,可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并与农牧业、渔业等形成互补协同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 随着相关配套产业成熟、工艺进步,后续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成本预计将有较大下降空间。
光热发电项目造价
- 光热项目单位造价较早期项目明显降低
2023年项目单位干瓦总投资介于13500~23000元/kW,平均约为18500元/kW。
- 相同建设条件下同等规模熔盐塔式造价水平相对较低
100MW规模熔盐塔式、导热油槽式、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平均单位干瓦总投资分别约为17200元/kW、21000元/kW、23000元/kW。
- 项目总体单位造价随装机规模增加逐步减少
装机规模从100MW增加至200MW时,单位造价明显下降;增加至300MW时,需采用“双塔一机”配置,增加吸热系统和并盐管道投资,造价水平较200MW项目降幅有限,基本持平。
报告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