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模式的要点探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模式的要点探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ervechina.com.cn/newsin/1502.html

医院设施设备的综合维修管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科学的维修体系和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将从维修模式、实施路径和技术辅助等方面,全面解析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的核心要点。

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的主要内容

  1. 预防性维护:通过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预防性维修应融入医院的整个设备管理体系,通过设定合理的预防性维保周期,对设备进行巡检、诊断与保养,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故障时间。

  1. 紧急维修: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紧急维修,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2. 定期检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润滑情况和零部件的磨损情况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实现巡查维修率大于报修维修率,最终实现科室零报修、无重复维修的目的。

  1.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合理的备件库存体系,确保备件的供应和使用,避免因备件不足而影响设备的修理和维护。

  2. 维修记录管理:通过建立维修记录表,涵盖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情况,及时查找和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为改进和升级设备提供依据。维修历史记录的保存对于设备的质量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未来设备采购决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的实施路径

  1. 制定维修管理标准:维修标准中应包含设备的常规检查、保养、故障诊断、维修、测试验证以及记录等各个环节,应要求维修人员遵照规程中的技术规范进行各项工作。详细的维修标准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确保维修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医院需要建立包括设备性能指标、维修响应时间、故障处理效率和维修成本在内的评价指标。针对维修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评价指标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负责人对维修问题的改进情况进行持续跟进,由问题科室负责人对维修效果进行评价,作为后续改进的依据。

  3. 关键设备维护管理:对于高风险和关键设备的维修,医院需制定特别的维护协议和应急预案,应对关键设备紧急情况的发生,以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对临床诊疗的影响。关键设备的定义应基于其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使用频率以及可能引起的风险。

  4. 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医院需要建立包含设备台账管理、维修记录、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数据库。通过电子化台账和记录实现有效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评估。

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的技术辅助

通过引入智慧化技术,建立“一站式”设备维修调度中心,实现设施设备综合维修的精细化管理。

  1. 建立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设备维修调度中心:将医院水电气暖、空调、电梯等设备的维修服务纳入到调度中心进行集中受理与分派,调度中心对报修工单实施进度进行定时监督,实现了维修工单从报送、派单再到工单关闭流程的标准化,避免报修工单的遗忘、遗漏以及重复派单,有效提升了设备维修的整体效率。

  2. 数据统计与分析: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一站式”设备维修调度中心的后台,查看历史报修工单、每位维修人员工作量、各科室报修数量以及维修满意度等信息,对报修原因、维修次数、设备更换周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动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

  1. 满意度评价机制:每项维修任务在工单完成前,由报修科室人员进行电子签名确认及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评价机制促进故障维修质量的提升,进而提升了临床科室对维修工作的满意度,维修人员也可以及时获得工作成就感,调动了设备维修人员的的工作积极性,为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参考。

医院设施设备综合维修是一个多方面、跨专业的工作,它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项工作中,合理的维修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实施步骤,配合智慧化技术的辅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医院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医院临床科室对设备运行的需求,最终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