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长续航是「摆设」?最新报告揭示日常使用真相
电车长续航是「摆设」?最新报告揭示日常使用真相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最近,电池健康和数据分析公司Recurrent发布了一份令人意外的研究报告,通过对美国18000辆电动汽车的数据分析,发现电动车的日常行驶里程仅占其标称续航里程的8%-16%。这一发现引发了关于长续航是否必要的讨论。
研究数据揭示日常使用真相
Recurrent的分析显示,美国50个州的居民平均每日行驶里程在20-45英里(约32-72公里)之间,这一数据与美国交通运输部的燃油车平均每日行驶里程37英里(约59.55公里)相近。市面上大多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在250英里(约402.34公里),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需求。
长途出行与日常通勤的平衡考量
虽然日常通勤占据汽车使用场景的大头,但长途出行的需求也不能忽视。以上海和北京为例,两地的通勤半径均为41公里,直径82公里,来回164公里。目前市面上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最高可达200-300公里,足以覆盖极端通勤距离。
对于需要长途出行的用户来说,长续航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春运等出行高峰期,以及遇到极端天气、排队充电等情况时,对续航的担忧自然产生。因此,"续航焦虑"的存在也反映了新能源车在体验上仍有完善的空间。
用户视角:续航越长越好
在实际使用中,许多电车用户表示,电池容量越大,充电频率越低,这可以减少充电带来的不便。即使是快充,不同电池容量的车型在充电效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75kWh电池包在15分钟内可充入约300公里的续航,而100kWh电池包则能充入500公里左右。
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Recurrent的研究表明日常使用中长续航并非必要,但车企和电池供应商仍在不断研究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更优秀的能量管理方案、更高集成度的车身架构、更先进的快充技术。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是为了满足更高的续航需求,也是为了提升整体使用体验。
市场对电车的"焦虑"一天还在,车企对更长续航的追求就不会停下。同时,减轻车身重量、降低电耗、压低成本等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最终,合理的续航里程应该与用户的使用环境、工况相匹配,这样才能真正消除"续航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