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骈体文过分追求形式、对仗和辞藻的堆砌,其名称到清朝才出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骈体文过分追求形式、对仗和辞藻的堆砌,其名称到清朝才出现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093535129_16b33f799001013v2q.html

骈体文,又称骈体文,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具特色的文体,其特点在于讲究对仗和对偶,句子多以四字或六字为主。这种文体的名称直到清朝才正式确立,而其发展历程则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与革新。

骈体文的起源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骈体文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随后逐渐流行开来。到了六朝时期,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文体。然而,在当时,这种新兴的文体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梁简文帝在《与湘东王论文》中曾提到:“若以今文为是,则昔贤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种新文体的态度。

梁代的刘勰在其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骈体文的对偶问题,并为其起了一个名字——“丽辞”。这个名称虽然没有被广泛采用,但却是骈体文的第一个正式命名。


刘勰

四六文阶段

“四六文”是骈体文的第二个重要名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乞巧文》中将这种文体描述为“骈四俪六,锦心绣口”,而李商隐则将其文集命名为《樊南四六》。到了宋代,这种命名方式进一步普及,如王铚的《四六话》和谢伋的《四六谈麈》等。这种以数字命名的方式,似乎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


四六骈俪

骈体文的衰落

在唐代,韩愈发起了著名的“古文运动”,旨在抵制过分追求形式的骈体文。这场运动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支持,但最终因后继者文学水平的下降而未能完全阻止骈体文的复兴。晚唐时期,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继续创作骈文,杜牧的《阿旁宫赋》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欧阳修

北宋时期,以欧阳修、苏轼家族和王安石为代表的文学家再次推动“古文运动”,最终使骈体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李兆洛在《骈体文钞序》中指出:“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其为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途。”“骈俪”的名称,正是概括了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语句结构的平行、对偶。


李兆洛

结语

骈体文虽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但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这种文体的兴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从形式主义向内容为王的转变,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