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液科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液科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59640094_121106842

献血是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献血。为了保障献血者的健康和血液安全,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献血前需要了解的各项要求,包括年龄、体重、血压等基本条件,以及哪些人群不适合献血。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是我国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最新的国家标准,对献血者知情同意、健康征询、一般检查、献血前后血液检测以及献血量及献血间隔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与2001版相比,增加了强制性条款,增加献血者知情同意。

献血者知情同意

  1. 告知义务:血站工作人员应在献血前对献血者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并取得献血者签字的知情同意书。
  2. 告知内容:包括献血动机、安全献血者的重要性、具有高危行为者故意献血的责任、实名制献血、献血者献血后回告、献血反应、健康征询与检查、血液检测、疫情报告。
  3. 献血者知情同意:献血者应认真阅读有关知情同意的资料,并签字表示知情同意。

特别提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须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与一般检查,献血者应该如实填写健康状况征询表。不真实填写者,因所献血液引发受血者发生不良后果,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承担责任。

血站将遵照国家规定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检测合格的血液将用于临床,不合格血液将按照国家规定处置。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仅表明捐献的血液不符合国家血液标准的要求,不作为感染或疾病的诊断依据。

献血者年龄规定

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献血者体重规定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规定:

  • 男≥50kg,女≥45kg。

献血者血压规定

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要求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

  • 血红蛋白(Hb)测定:男≥120g/L;女≥115g/L。如采用硫酸铜法:男≥1.0520,女≥1.0510。

单采血小板献血前血液检测要求:

  • 血红蛋白(Hb)测定:男≥120g/L;女≥115g/L;如采用硫酸铜法:男≥1.0520,女≥1.0510。
  • 红细胞比容(HCT):≥0.36。
  • 采前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且<450✕109L;
  • 预测采后血小板数(PLT):≥100✕109L。

献血量及献血间隔

献血量: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量的规定为:

  • 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血400ml,或者300ml,或者200ml。
  •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至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L。

注:上述献血量均不包括血液检测留样的血量和保养液或抗凝剂的量。

献血间隔:

间隔期是两次血液捐献之间的时间。献血间隔期的长短有“捐献全血”与“单采血小板”的区分。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里对献血间隔的规定为:

  1.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2.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3. 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
  4. 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献血者有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献血

  1.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功能不全等。
  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胃肠炎、活动期的或经治疗反复发作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4.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泌尿道感染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5.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治愈者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6. 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障碍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性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尿崩症等。
  7.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动脉炎等。
  8.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9.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等、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10.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等,以及有惊厥病史或反复晕厥发作者。
  11. 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12. 克-雅(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或接受可能是来源于克-雅病原体感染的组织或组织衍生物(如硬脑膜、角膜、人垂体生长激素等)治疗者。
  13.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4. 传染性疾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麻风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及感染者,如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者、淋病、尖锐湿疣等。
  15.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16. 寄生虫及地方病患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7. 某些职业病患者,如放射性疾病、尘肺、矽肺及有害气体、有毒物质所致的急、慢性中毒等。
  18. 某些药物使用者,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镇静催眠、精神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既往或现有药物依赖、酒精依赖或药物滥用者,包括吸食、服食或经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等途径使用类固醇、激素、镇静催眠或麻醉类药物者等。
  19. 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
  20. 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物受者:曾接受过异体移植物移植的患者,包括接受组织、器官移植,如脏器、皮肤、角膜、骨髓、骨骼、硬脑膜移植等。
  21. 接受过胃、肾、脾、肺等重要内脏器官切除者。
  22. 曾使受血者发生过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献血者。
  23. 医护人员认为不适宜献血的其它疾病患者。

献血者有列情况之一暂不能献血

  1. 口腔护理(包括洗牙等)后未满三天;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及扁桃体手术痊愈后未满三个月;较大手术痊愈后未满半年者。
  2. 良性肿瘤:妇科良性肿瘤、体表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后未满一年者。
  3. 妇女月经期及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4. 活动性或进展性眼科疾病病愈未满一周者,眼科手术愈后未满三个月者。
  5. 上呼吸道感染病愈未满一周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6. 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
  7. 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急性肾盂肾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泌尿系统结石发作期。
  8. 伤口愈合或感染痊愈未满一周者,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皮肤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二周者。
  9. 被血液或组织液污染的器材致伤或污染伤口以及施行纹身术后未满一年者。
  10. 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自接触之日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甲型肝炎病愈后未满一年者,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病愈未满二年者。一年内前往疟疾流行病区者或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弓形体病临床恢复后未满六个月,Q 热完全治愈未满二年。
  11. 口服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不能献单采血小板及制备血小板的成分用全血。
  12. 一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13. 寄生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感染未完全康复者。
  14. 急性风湿热:病愈后未满二年。
  15. 性行为:曾与易感经血传播疾病高危风险者发生性行为未满一年者。
  16. 旅行史:曾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检疫传染病疫区或监测传染病疫区旅行史,入境时间未满疾病最长潜伏期者。

献血反应

多数情况下,献血是安全的,但个别人偶尔可能出现如头晕、出冷汗、穿刺部位青紫、血肿、疼痛等不适,极个别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如晕厥。医务人员会对献血反应及时进行处置,献血者应遵照献血前和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以减低献血反应的发生概率。

高危行为

具有高危行为的人不应献血,如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或具有经血传播疾病(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梅毒等)风险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