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股市场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327国债期货风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股市场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327国债期货风波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4C3VH705538DP3.html

1995年2月23日,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327国债期货风波。这场由过度投机和监管漏洞引发的市场危机,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本文将回顾这场发生在20多年前的国债期货风波,探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一场震惊全国的国债期货市场风暴。1995年2月23日,由于市场上国债期货过度投机,又监管不力,导致国债期货价格出现了暴跌,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和混乱。这一事件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我们不妨做一个回顾。在那个时期,国债期货市场与股市的浪潮一样,也呈现出一种狂热的氛围。过度的投机行为,诱惑着投资者们纷纷涌入,追逐着看似丰厚的利润。然而,这种过度投机的背后,是对风险的严重忽视。无论是股票,还是期货;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必然以阴阳多空的太极模式去呈现,老祖宗物极必反的变化规则,也同样适用于证券市场,而且表现的十分富于节奏感,所以才有了波浪理论,才有了中枢结构。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已有初步发展,为金融期货的产生奠定了一定基础。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标志着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正式运行。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1991年8月21日,上海期货权交易研究中心成立,为发展中国自己的国债期货建立了理论基础。1990年初步形成全国性的国债二级市场,根据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建立国债期货市场可大大促进现货市场发展,带动国债发行。于是,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

1992年5月28日,作为中国首家国家级金属期货市场的上海金融交易所成立,全国性商品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孕育国债期货交易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条件。国债期货面世初期,交易清淡,市场很不活跃。

1993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重新设计了国债期货合约的品种和交易机制,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当时国债期货开户保证金只要1万元,每手保证金只要500元,浮盈还可再开新仓,一些散户满仓带透支一路死多头,资金规模由几万元迅速膨胀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为保证国债顺利发行,国家对已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政策,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补贴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认为,当时国家宏观调控已使通货膨胀得到控制,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应维持在8%的水平,不可能上调,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贴息率为8%,即100元×8%×3=24元,加上最后一年的利息9.5元,因为之前已付过两年息,所以24元+9.5元+本金100元=132元)。而当时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称中经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为原财政部官员,有能力获取财政部最新动向,坚持认为财政部会上调保值贴息率,作为“327”的多方,将当时“327”国债价格维持在148元左右。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则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监管不力无疑是这场事件的主因。在市场疯狂扩张的过程中,监管的漏洞逐渐显现,未能及时有效地遏制住不合理的交易行为和市场乱象。当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最终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破裂的一刻。

在1991-1994年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因此,市场普遍预期“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将维持在8%左右。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出公告,宣布1992年期国库券保值贴补的消息得到证实,贴息率为12.98%。这一举措使得原来是做空方辽宁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直接导致万国证券亏损60亿元。在这场多空对决中,万国证券是空头的代表。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认为,财政部不可能大幅提高保值贴息率,因此他带领万国证券在“327国债”期货市场上大量做空。然而,多头的实力远超管金生的预期。中经开等多头机构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推高“327国债”期货价格。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