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六个关键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六个关键词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EB7GMNE0552Z7SS.html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通过六个关键词,带你走进弗洛伊德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类心理深处的奥秘。

1. 力比多

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是使人的心理得以活动的动力。它源于生存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在弗洛伊德看来,力比多是人类艺术活动的根本动力:由原欲所进发出来的能量,作为性欲冲动,可直接进行发泄和满足,但也可以经转化而升华为动力,成为文化与文明的创造源泉。文学艺术乃至一切人类文明都被视为力比多的产物。

2. 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他将人的大脑比喻为大海中的冰山,其中:

  • 意识处于表层,是冰山露出海面之上的那一部分,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它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
  • 前意识在中层,是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着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水面,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是没于海水的主体部分,核心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处于大脑的底层,个人意识不到,但能从根本上影响人的行为。

3. 人格结构学说

在1923年著作《自我与本我》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学说,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

  • “伊德”(id,又译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行事。
  • “自我”(ego):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遵循“现实原则”。
  • “超我”(superego):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奉行的是“理想原则”。

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就会产生人格的畸形与分裂,进而导致精神和神经病症。

4. 白日梦

弗洛伊德在无意识和梦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了文艺创作与白日梦具有相似心理机制的观点。他认为,白日梦作为人的幻想活动,其根源可追溯至儿童时期的游戏心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犹如儿童在游戏中,以高度的专注和热情,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同时,作家在区分现实与幻想世界时,展现出与儿童在游戏中相似的认知模式。

当人长大之后,不再做游戏了,但不会放弃那种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于是就出现了幻想。弗洛伊德认为幻想是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心理补偿的一种手段。对于作家而言,创作活动往往源于其内在欲望被压抑的情境,他们通过幻想和创作,将这些被压抑的欲望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心理层面的释放和满足。

5.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缘自古希腊的传说,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生殖器阶段,儿童身上发展出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它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男孩生来就有一种对母亲的亲恋之情,视父亲为情敌,出现与父亲竞争母亲的倾向。

他还认为,成年后,即使超我被挡在意识之外,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还是会以种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弗洛伊德不仅把它看成精神病的起因,而且还认为它是人类原始宗教和道德的根据,还成为了精神分析批评学派的主要理论依据。

6. 梦的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梦的理论。在《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著作中,弗洛伊德对比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 梦的性质:梦的本质特点就是欲望的满足,人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便需要在睡梦中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出来。
  • 梦的化装、检查和象征:梦的化装是因为要逃避“检查员”的注意,所以检查作用是引起化装的主因之一,而化装则是梦的工作的产物。引起梦的化装的另一原因是梦的象征。
  • 梦的工作:弗洛伊德把梦的工作概括为四种方式或途径:
  • 凝缩:将丰富的梦的无意识内容简约为梦的外显内容。
  • 移置:通过隐喻、暗示等用比较疏远的事物,来替代梦的无意识的内容。
  • 表象:即将梦的潜在内容表现为视觉意象。
  • 润饰:即将表面上互不相连的材料串成统一内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