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建议收藏!这些情形离职时可以拿到违约金与赔偿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建议收藏!这些情形离职时可以拿到违约金与赔偿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4345443

在职场中,离职时是否能拿到违约金或赔偿金,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详细解读《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规定,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了解各自的权益和义务。

一、约定违约金的情形

劳动关系中的违约金在《劳动合同法》中受到了严格限制,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即只能在培训服务期协议以及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违约金。除这两种情形之外,约定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都是无效的。

有时候,在劳动合同中并未明确指明是“违约金”,如“乙方造成甲方损失的,应赔偿损失。如损失难以计算,应赔偿甲方两个月工资”。在这种条款中,虽并未明言是“违约金”,但从其性质来看,就是违约金,因为它并不与实际损失挂钩,带有惩罚性。因此,这种条款也是无效的。

但是请注意,《劳动合同法》只是严格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但并未限制由用人单位承担约定的违约金。因此,假如劳动合同中约定:“双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向对方承担违约金一万元”,这个违约金条款对劳动者是无效的,但对用人单位却是有效的。

劳动者提前辞职,用人单位不能以此要求劳动者支付一万元的违约金;但如果用人单位提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则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实务中,还有些劳动合同中约定,如果延迟支付工资超过多少日,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这都是合法有效的。

二、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赔偿金,一般是指有过错的一方基于自己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而给予对方的相应赔偿。赔偿金与违约金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

1、是否必须写进合同。违约金必须有双方的约定,无约定即不存在违约金。但赔偿金无论是否有约定,均应依法进行赔偿。

2、是否造成实际损失。赔偿金通常以实际造成损失为前提,否则谈不上赔偿。而违约金并不要求实际造成了损失。

3、金额是否与实际损失挂钩。违约金的金额与实际损失并不需要一致,而赔偿金奉行填补损失的原则,即损失多少,就赔偿多少。

4、如果实际损失高于约定的违约金,则可以要求违约方按实际损失赔偿。

(注:上面几点区别是一般的情形。但在劳动法中,有些赔偿金是法律已经事先规定的,也不一定与实际损失相关,例如违法解除的赔偿金标准就是法定的)

赔偿金无需约定,那么是否就是说我们在劳动关系的所有协议里都无需约定赔偿条款了呢?也不是。我们虽然事先无法确定赔偿金额(如果事先确定好,就成了违约金),但是可以事先约定赔偿责任的承担(如造成用人单位损失,劳动者应该赔偿全部损失还是按比例承担),也可以约定有关损失的项目(如是否包括律师费用、调查费用等)。

哪些情况下,劳动者应该向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呢?

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请注意,如果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辞职,或在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单位辞职,则劳动者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义务的。

3、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或劳动合同的约定,造成单位损失的。劳动者没有履行岗位职责,失职造成单位损失,也可认为是违反劳动合同及规章制度。

劳动法中没有直接规定劳动者赔偿标准的条款,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向劳动者索赔时,均需证明自己的实际损失。如果证明不了实际损失,则难以索赔。这也是法律对劳动者的一种保护。

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更多,下面是一些主要情形:

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在不符合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条件下解雇员工,也包括违反了法定程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都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该赔偿金应按经济补偿金的2倍标准计算,并且此时工作年限应从实际入职时起算,而非2008年起算。因此,如果职工的工作年限较长,则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金额不小。

2、拖欠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如逾期不支付,应按拖欠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注意,只有限期内仍不支付时,劳动行政部门才能责令加付赔偿金。

3、用人单位违法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除退还外,造成劳动者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4、用人单位违法未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5、用人单位违法未给离职劳动者办理档案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6、本质上,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的双倍工资其实也是一种赔偿金。

文章来源:劳动法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