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水中仙子的优雅与神秘
鸳鸯:水中仙子的优雅与神秘
鸳鸯,这种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夫妻恩爱和忠诚的鸟类,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从雄鸟醒目的橙色"帆状鳍"到雌鸟朴素的灰白色羽毛,从密林湖泊的栖息环境到精心筑巢的繁殖习性,鸳鸯的一生都充满了自然之美。
鸳鸯(英文名:Mandarin Duck,学名:Aix galericulata),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鸟类。源自东亚,尤其是中国东部。雄鸟以其醒目的羽毛著称,背部有大型橙色‘帆状鳍’,脸颊带橙色条纹,喙小而红,喙端呈白色。雌鸟则较为朴素,头部灰蓬松,眼圈细白,两胁布满淡色斑点。主要分布于有树木环绕的湖泊、河流和湿地,偏好小岛和植被丰富的水域。
外形特征
鸳鸯体型介于41-51厘米,雄鸟体重571-693克,雌鸟428-608克,翼展68-74厘米。雄鸟繁殖期羽毛极其华丽,背部橙色‘帆状鳍’和侧须尤为显眼,头部光泽绿至紫,颈部铜红和白色交错,胸部栗色颈饰,背部橄榄棕,肩羽蓝黑相间,尾部棕色,覆尾羽深蓝绿色。喙红,趾蹼橙色,眼睛暗棕色,边缘微黄。雌鸟头部灰,眼圈白,下体斑点较多,喙尖淡色。幼鸟类似雌鸟,但喙粉红,颜色更均匀,脸部标记不明显。
鸣叫特征
鸳鸯通常较为安静,雄鸟主要发出尖锐上升的哨声,带有低沉鼻音成分,雌鸟则发出响亮单音的‘kett’或‘ke’声,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秧鸡的叫声。
生活习性
鸳鸯栖息于密林边缘的池塘、湖泊、河流、沼泽和芦苇塘,喜群居,以植物种子、坚果、谷物、水生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为食,如陆螺、青蛙、蝌蚪、昆虫和鱼类。它们白天和夜间都会觅食,通过在水面或岸边觅食,偶尔潜水。
生长繁殖
繁殖始于春季,雄鸟和雌鸟形成单配对,主要在树洞中筑巢,巢位可达10米高。产卵期在4月至6月,每窝产7-14枚白色或浅黄色蛋,孵化期28-33天,由雌鸟独自完成。雏鸟出生后不久即可跟随母亲下水,由雌鸟独自抚养。
区别辨识
鸳鸯与近缘种如林鸳鸯的区别在于雄鸟的‘帆状鳍’和雌鸟的眼圈及喙尖颜色。
保护现状
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包括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东部。非繁殖区域为中国东南部,冬季迁徙至较低纬度的中国东部、中部和南部。在台湾、韩国和日本也有稳定的越冬种群。
其他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夫妻恩爱和忠诚,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在英国和西欧也有引入种群,但亚洲大陆的种群受到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猎捕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