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种宝宝起名方法
十四种宝宝起名方法
给宝宝起名是一件既重要又充满乐趣的事情。一个好听的名字不仅能体现父母的期望和祝福,还能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本文总结了14种实用的起名方法,希望能为即将为人父母的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一、理想式起名法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是因为怀有崇高的理想,才创造出了光辉的业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的生活的动力,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给孩子起名时,都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我国近现代的民族解放革命运动中,前辈们的理想往往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高尚的追求和崇高的精神。
二、根据出生当天的特征起名
根据宝宝出生时的日期、时辰、季节、天气、事件等因素来起名,即围绕着孩子的出生做文章。这也属于比较简单省力的做法。
- 曾子叶,因为宝宝出生在子夜,故取"子夜"的谐音"子叶"。
- 柳雨庭,妈妈进产房时还下着瓢泼大雨,宝宝生下之后,雨就停了,于是,当爸的灵机一动,便有了"雨庭"这个名字。
三、以出生地或家乡地名起名
这种方式曾经非常流行,以至于你我身边总能找到几位有这类名字的朋友。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主持人鲁豫,一看便知她父母的祖籍是山东和河南。又比如沪生、杭生,他们的出生地八九不离十是在南方。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动动脑筋,不然会容易起重名。
四、以成语起名
此法是谐音起名的升级版,既要配合姓的谐音,又要是个褒义的成语,才能被选中作为宝宝的名字。比如周而复、吴与伦、叶知秋、钟志诚等等。
五、以数字虚词起名
数字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名字里加入数字,往往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李谷一、李双江、张大千、马三立等。
数词往往具有传统寓意,比如"一"和"十",常常表示完全或圆满;"九"和"十"可以表示多;"一"既可以表示少,又可以表示多。"二"与"四"往往用来表示成双成对,或相互对称;"五"与"八"、"七"往往表示各种各样。名字中的数词,有很多学问,只要巧妙运用,就能起出新意。
虚词:之,以,亦,然,与实词搭配,文化气息比较浓厚,比如吴让之、丁亦棋、钱之江、吴悠然等。这种用法有渐成大热门的趋势。
六、引经据典起名
典故是指我国典籍中出现的有意义的故事和有出处的词话,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乃至康熙词典等等,都可以借鉴参考运用到名字中来。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朱自清之名出自《楚辞·卜剧》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胡乔木,"乔木"出自《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迂于乔木。"这种方法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你可不要挑花了眼才是。
七、立志寄愿起名
以你仰慕的贤德来为孩子起名,也很有特色。比如赵师孟、余若庄、李元培等;若你打算以宝宝的名字来表明某种志向、理想,或寄予美好愿望,这也是非常苻合中国传统的。比如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原名祖诒,18岁时,立志为世所用,大有作为,故更名"有为";廖承志,是廖仲恺、何香凝的独生子,给他起名"承志",是希望他继承救国建国之志......还有张思德、雷振邦等。若你打算以名字为孩子励志,不妨参考这些名字。
八、季节取名法
在给孩子起名时,可以根据出生的季节起名字,是记住生日的好方法,按季节取名字也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取名方法。如果起好了别有一番味道,富有诗意,下面是按春、夏、秋、冬四季排列下来的季度的不同叫法。
以春为例,好多人在给孩子起名字时愿意选用此字为名,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天”总是给人生机盎然的景象,选用“春”字命名,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春”再加上其它的能够连在一起的字组一个词,作为名字。另一种是以间接地选用与“春天”有关的词语为命名方案,三春、青杨、韶节、阳节、艳阳、青春等。
九、暗寓取名法
如今取名俗气的原因之一,是太露、太显,诸如“张伟”、“王刚”、“金枝”、“淑琴”等这些最常见的名字,往往是一览无余,缺乏使人回味的余地。如有可能,读者不妨用暗寓命名法,当然这需要点文字功夫。
郑思肖,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宋亡后,他隐居在江苏苏州,诗作悲愤苍凉,抒发思念故国之情。画梅一画根,借题诗发出“宁可枝头抱香死,未曾吹落北风中”的悲壮呼声。他名“思肖”,就是思赵(赵宋王朝);他号“所南”,因南宋王朝地处江南;而且坐卧必向南方,表示不忘宋室,他的居室名叫“本穴世界”,把“本穴”一字拆开重新组合,就是“大宋”。
朱耷,清代书画家,诗人,他是明宁王朱权后裔,明朝灭亡后削发为僧,改名为“八大山人”。这四个字草书象“哭之”、或“笑之”,哭笑不得,隐含着画家亡国亡家的无限悲痛心情。
十、期望式取名法
当自己的宝宝降临到这个世上,父母免不了对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期望,或希望健康长寿,或盘算发家致富,或希冀成才成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年轻的夫妻生下孩子,对这个新生命不但满怀爱意,更是充满了热望,“望子成龙”这一句习语,非常生动地刻划出父母对子女的切望和期待,因为在父母一代没有实现的愿望,强烈地要求在孩子身上实现;而已经实现的现想,又希望下一代能够承继下去,发扬光大,父母的这种思想,也往往十分突出地表现在给孩子取名上,所以期望式命名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取名法。
十一、美善取名法
虽然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差距,但有个好名字毕竟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长辈们都希望给孩子起个美好的名字,寄托他们良好的祝愿,所以有美善含义的名字屡见不鲜,经久不衰。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浩瀚的词海中,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有其所指,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含意美好的词命名。
十二、出生月份起名法
按照孩子出生的月份不同,父母也可给孩子取名,中国的每个月份可以说都有自己的称呼,并且同一月份称呼也不尽相同,只要善于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不同含义。
如每年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又称为:孟春、首阳、新正、复正、三之日、元月、初月、孟阳、开发、早春、征阳等。第二个月称建卯,仲春、夹钟、竹秋、仲阳、令月、花月、如月、杏月、大壮、同月等。第三个月也称建辰,季春、末春、暮春、莺时、蚕月、辰月、桐月、樱笋等。第四个月份称中吕,阴月、麦月、建已、孟夏、初夏、维夏、槐月、麦秋、乏月、梅月等。第五个月称午月,薄月、皋月、炎月、天中、小刑、仲夏等。
十三、以父母姓氏叠加起名
这个思路大致有三种操作方法:一是直接叠加;二是谐音叠加;三是取爸爸、妈妈两人的姓,中间或后面再加一字。比如施扬,即爸爸姓施,妈妈姓杨,扬杨谐音,且少了一点,隐喻爸爸的些许遗憾。又比如,姓王的爸爸加姓陈的妈妈,得出王嘉成的名字;周牧禾,寓指周爸爸、穆妈妈天作之合的爱情结晶。这种起名方法,因为加入了母亲的姓,表示对妈妈付出的肯定,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所以,这种起名方法颇受欢迎,同时,因其省时省力,当下比较流行。
十四、地名取名法
用地名作名字是比较常见的起名方法,这种取名方法既简单又有一定的内含,所用的地名往往是出生地,这种名字是用出生地的简称、代称以及出生地的特性,再加上配字组成的名字,当然,如果你不是这个地方出生的,喜欢这个地方,或与这个地方有什么缘分,也可用这个地方作名字。用地名作名字,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一直延续到今天,许多著名的学者的名都与地名有关,如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生于江苏兴化县,可他并未用“兴化”作名字,而是从该县护城河上的一座无名木版桥那里选中了“板桥”二字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