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热门好书推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热门好书推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8/01/3759162_1147018697.shtml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那么几本书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以下是六本近期备受关注的热门书籍,它们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从奇幻到现实,从历史到社会议题,每一本都值得一读。

《野色》

豆瓣评分: 8.6
出版年: 2024-7
页数: 260

在某年的放牧转场中,莽撞自大的年轻牧人那仁的一头母牛在路上产犊,艰难地生下了“小妖”——一头长着一双不祥的人眼并且有智慧、能思考的公牛。小妖的母亲因为生小妖而大出血,被那仁毫不留情地抛弃。小妖为自己的母亲流泪悲伤,为自己的族群深感失望,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无比沉痛的思考,并对那仁产生了复杂强烈的仇恨。在不断出走又被寻回的过程中,它渐渐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不在过去,而是为了当下与未来。

而对那仁来说,和这头牛一同到来的,是自己与好友被卷入和远方邂逅的陌生女子之间纠缠不断的情感旋涡中。大地苍茫,原野无边,孤独如影,欲壑难填……

吐槽:“我们都在逃避现实的残酷,同时又无比留恋着它。我们都把希望放在一个点上,用短暂的灵光拼出世界的反面。”人非仁,兽非妖,个体生而孤独、渺小,如何在令人失语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又该如何在缝隙中寻得那抹灵魂的光亮。立足土地的鲜活经验,回到小说的精神原乡。质朴且诗意,硬朗而柔软,真诚书写最后一代游牧民的现实生活与心灵世界,捕风逐尘,将不变日常中的细小尘埃搜集擦亮,淘洗成故事的金砂。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

豆瓣评分: 7.6
出版年: 2023-8
页数: 128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

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而如今一统天下的是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如今的世界在符号方面非常贫乏。数据和信息没有象征力量,因此它们不容被再认识。符号的贫乏使得本来用于创造意义和共同体、稳固生命的图像和隐喻悉数流失。持续的体验在减少,而偶然性在急剧增加。

仪式和典礼是真正的人类行为,令生命显得喜庆又神奇。它们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因此,通过对世界重新附魅,可望获得一种治愈的力量,以抵御集体自恋。

吐槽:翻来覆去讲的是些基本常识,却引来层层叠叠的共鸣与狂欢。这个现象本身就很后现代。在缺少宗教维度但不排斥超自然的地方,仪式感并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把科学理性的自以为是当成宗教替代,自由外衣下,处处是自我,处处难忘我,何谈共同体。

《在遗忘之前告别》

豆瓣评分: 8.4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268

她是作家、“美国当代雨果”,也是一个帮助阿尔茨海默病丈夫寻求安乐死的女人。从阿尔茨海默病到安乐死,从失忆失智失能的生活到体面的离去,一个人要跨越多少医疗、法律和伦理的难关,一个家庭要经历多少次抉择、哭泣和告别?以凝练之笔,埃米·布卢姆记录这段鲜有人走过的路途,讲述她如何竭尽全力为丈夫寻找无痛、合法、有尊严的生命终结方式,并最终在瑞士实现他的愿望。书写爱与失去,也书写生死沉思,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回忆录。

吐槽:众望所归的年度力作,横扫2022年各大榜单。《纽约时报书评》《时代》 NPR 《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科克斯评论》《展望》《出版人周刊》《每周娱乐》 美国亚马逊 《星期日泰晤士报》 一致推举的2022年度图书。备受瞩目的天赋作家,被誉为“美国当代雨果”“当代美国最为独特、最有天赋的文学声音之一”。

《失衡的利维坦》

豆瓣评分: 6.9
出版年: 2024-3
页数: 256

在过去的 20 世纪,美国逐步成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以及后冷战时代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观念、文化都出现了裂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分化,思想观念、政党政治、国家治理的两极化,孕育了一个失衡的利维坦。

贯穿在美国古今之争中的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的斗争,凝结了晚近五六十年来美国两大政党、两种意识形态、两种例外论之间南辕北辙的撕裂,更延续了殖民时代“两个新英格兰”背道而驰的分裂底色。本书追索其背后的历史记忆、政治斗争、文化分歧,并且深入当代美国最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亨廷顿的思想轨迹,从而更恰切地理解美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航向,以及更为现实的现代政治世界与现代政治困境。

吐槽:偏通识,但写得非常清晰连贯,可读性很强。前半本看下来挺畅快,后半一直在讲亨廷顿,觉得稍稍有点重复与冗余。

《当她化身为龙》

豆瓣评分: 8.6
出版年: 2024-8
页数: 397

1955年4月25日,642 987名女性化身巨龙,身后只留下火焰般的废墟、家暴丈夫的残骸,以及猥亵者的灰烬。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体性化龙事件。然而社会却因为羞耻而陷入沉默,政府的否认、媒体的封锁和大众的遗忘共同编织了一张忽视真相的网。

人们装作一切如常,假装无事发生。大规模化龙日那天,亚历克斯年仅8岁,她不明白为什么姨母化龙飞走了,而母亲却没有;她不明白表妹为什么成了亲妹。这个禁忌的话题里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

吐槽:在小说背景下的20世纪50年代,如果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会遭人指责:“您的数学学位对主妇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所以化龙就像患癌、流产、月经一样,人人对其讳莫如深,只能低声细语,含糊其词,直至更换话题,只因为化龙使女性获得了打破偏见的力量。她们不再是“听话”的女儿、妻子和母亲,而是一飞冲天的巨龙。在宏大的背景下,小说同时聚焦在微小的个人,亚历克斯是一个小女孩,她的生活因为大规模化龙事件而改变。她是万千普通女性中的一员,她遭遇了所有女性都可能遇见的不公——父亲育儿的缺失,学业专业选择上的歧视,还有人劝她尽早结婚生子。但还好,她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就像如今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不再将谈论月经视为禁忌,即使人们努力忽视现实,但化龙的女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许今晚抬头,你就能见到飞过的巨龙。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

豆瓣评分: 7.4
出版年: 2024-3
页数: 288

这是一部独特的纪实小说作品集。人气网络作家“杀心成焚”化身“苍海”,游走在虚实之间,以15篇动物与人的生存故事,写尽平凡世界中的残酷与温情。小说集的主角老陈曾是一名饲养员,早些年还有过一段流浪经历。他为秃毛黑熊涂药膏、与抑郁的胖狼共眠、喂重伤的单腿兔子苜蓿草、在死冷的冬天掏垃圾箱、住进满地碎石的废弃民房……

这部小说集带人走近东北的大雪和寒夜、受难的动物、被欺凌的弱小人群。尽管这块土地是如此凛冽,但人与人、人与动物互相救助,依然给彼此带来温暖和救赎,用义气与活下去的勇气,书写荡气回肠的东北故事。

吐槽:这本书你很难相信故事的真实性,然而有谁能编出这样的故事呢?难以想象,在黯淡无光、充满倾轧、霸凌和各种险恶的浊世中,居然还有这样善良干净的灵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