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宗和流”推助日本茶道进入高端社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宗和流”推助日本茶道进入高端社会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3177817_100203250

在日本茶道史上,金森宗和与千利休大师齐名,共同铸就了茶道精神的丰碑。他的一生,宛如一幅细腻温婉的水墨长卷,静谧中蕴含深邃的禅机,每一笔一划皆是生活的哲理,每一色一墨皆映照心灵的澄净。

金森宗和诞生于天正十二年(1584),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金戈铁马之中,金森宗和却从武士之家,孕育出对茶道的无限热忱。其祖父金森长近,乃织田信长麾下骁勇儒将,武艺之余,更兼通艺道、茶道,在“茶圣”千利休门下做茶人,将武勇与风雅并蓄一身。父亲金森可重,承继茶道衣钵,为千利休长子道安的门下高足。在这样的血脉与氛围中,金森宗和的心田,悄然播下了茶道的种子,而非战场的硝烟。

及至而立之年刚过,命运以战争为笔,欲在其人生画卷上勾勒征伐的篇章。父亲金森可重让他率军前往大阪城(当时称为“大坂城”)参加攻打“战国三杰”之一丰臣秀吉的遗孤丰臣秀赖的战斗。但是,宗和之心,早已超脱于刀剑之外,深植于茶室的静谧之中。面对父命难违的战争召唤,他毅然选择了内心的声音,拒绝参与那场关于丰臣家命运的决战。这一抉择,不仅是对个人信仰的坚守,更是对茶道精神中“和敬清寂”的深刻诠释。虽然他因此失去长子之位,却赢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因为志同道合的茶友,可以拒绝一场战事。这是不是日本茶道史上的唯一?我不敢下结论,但我知道从此以后,金森宗和带着母亲以及妻子离家,自己到位于京都的大德寺落发为僧了。

以茶会友,金森宗和约上后阳成天皇的第四皇子——近卫信寻以及一条惠观、圣护院宫道晃法亲王、梶原宫慈胤法亲王等等“高端人士”。说实话,那时候日本的“茶汤”犹如起步时的中国京剧一样,还都是民间百姓和一些武家喜欢的。但是,现在因为有了这些“高端人士”的热衷,顿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被称为“宗和流”。后来,后水尾天皇听说此事,就让他们参加宫中文化沙龙,“宗和流”从此进入日本茶道的主流。这与中国的京剧一样,如果当年不是因为乾隆做太上皇的时候让京剧进宫、不是因为慈禧太后酷爱京剧而让其频繁进宫,那就一定不会有今天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的。

宗和流之美,受古田织部、小堀远州的影响,被誉为“姬宗和”,其细腻温婉,宛若女子之姿,自然而不失雅致,深受公家社会之喜爱。此流派之影响,更借由僧侣之手,远播至金泽之地,成为茶道文化传播的佳话。

有意思的是,“宗和流”后来经过寺院和尚的传播,直接传向日本的金泽地区(今天日本的石川县)。和尚在日本茶道史上起到过文化传承的作用,是值得记住的。今天在日本千年古都——京都大德寺真珠庵内的茶室“庭玉轩”、金阁寺内的茶室“夕佳亭”、大原三千院庭院里的“聚碧园”,也都还可以看到“宗和流”的“茶汤”。它已经构成日本京都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晚年,金森宗和隐居于竹林深处,茶室与竹影共舞,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每当有客来访,他必亲迎入内,共品一壶清茶,于简朴中见真章,于素雅中显高洁。此茶室,渐成茶人心中的圣地,吸引着无数寻求心灵慰藉的旅人。

明历二年(1656年),金森宗和以73岁高龄,悠然离世,其墓安置于今天京都市北区的天宁寺内。临死之前,他还在操办茶会呢。他留下的,不仅是茶道技艺的传承,更是那份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和谐之美的追求,如同那片翠绿的竹林,永远生机勃勃,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在人生的茶席上,沏一壶好茶,品味生活的真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