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峡移民:140万人口的大搬迁
揭秘三峡移民:140万人口的大搬迁
三峡工程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据统计,整个移民过程共涉及140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峡移民的背景、涉及的城市和地区、移民的安置情况以及移民的时间线。
三峡移民的地理分布
三峡移民主要涉及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十几个省市接受安置了来自重庆市的移民,湖北省的非库区也承担了部分本省份外迁移民的安置任务,为建设三峡工程,中国 *** 实施了大规模的三峡大移民。
具体到重庆三峡移民涉及的区县,包括江津区、巴南区、渝北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万州、云阳、巫山、奉节等地区,三峡水库的淹没范围波及湖北、重庆两省市20个区市县的277个乡镇、1680个村庄和6301个村民小组,涉及2座城市、11座县城、116个集镇需全部或部分重建。
三峡工程的移民分布全国各地,主要迁至四川、湖北、湖南、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这项浩大的移民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前所未有,最终移民人数达到了140万左右。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北京下令禁止滥砍滥伐,并在长江沿岸开展重新植树活动,包括三峡地区,许多已经迁居到山区的农民,也被要求在长江沿岸种植绿化带,三峡地区官方调整了搬迁政策,为愿意迁移到其他省份的移民提供免费土地和财政援助。
三峡移民的安置情况
三峡移民计划已成功安置了大量农村居民,超过15万人已在不同的省份找到了新家,约7万人安置在山东、河南、江苏、上海、湖南、湖北、广东、江西、浙江、四川和广西等11个省市,约5万人被安排在重庆市和湖北省的非库区区域。
三峡移民主要来自湖北省和重庆市,这两个地区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十几个省市接受了来自重庆市的移民,湖北省的非库区也承担了部分移民的安置任务。
三峡工程的移民遍布全国各地,主要迁至上海、广东、四川、江苏、山东等发达省市,根据规划,当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人数将达到120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
三峡工程涉及的移民安置范围广泛,涵盖了湖北、重庆两省市21个县级行政区,工程采用了“开发性移民”模式,同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三峡水库淹没的区域包括湖北的20个区县,以及重庆的277个乡镇、1680个村庄和6301个村民小组,这些地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工作,以适应移民的需求。
三峡移民分布广泛,他们不仅迁至重庆的其他区县,如江津区、巴南区、渝北区、长寿区等,还涉及湖北省的其他地区,如荆州、咸宁、黄石、随州、恩施等地,沿江地区,如安徽的芜湖、安庆、宣城,江西的南昌、上饶等地,也成为了移民的新家园。
具体到三峡移民涉及的区县,包括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万州、云阳、巫山、奉节等,其中万州、巫山、奉节等区县的移民主要迁至重庆其他区县和四川,也有部分移民迁至山东、上海等地。
三峡大移民的时间线
三峡大移民从1992年开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3年开始,第二阶段从1998年开始,整个移民过程涉及862万人的搬迁,其中外迁移民共有15万人。
三峡大搬迁的历程漫长而复杂,从1992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8年,长达26年,这段期间,秭归移民搬迁建设不断推进,见证了三峡工程从规划到完成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