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度抑郁症研究综述:从发病机制到预防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度抑郁症研究综述:从发病机制到预防治疗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k.sina.com.cn/article_5803416260_159e91ac4019013unq.html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精神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国医科大学李褒曼教授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综述,全面总结了MDD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从MDD的病因假说、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

潜在的病因和致病假说

MD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假说: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调假说:HPA轴的过度活跃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其中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雌激素参与了HPA轴的功能。

  2. 单胺假说:传统的单胺假说认为,五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是临床抑郁症的根本原因。

  3. 神经炎症假说:研究发现MDD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和营养因子水平有变化,活性氧、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小体激活可诱导神经炎症并促进MDD的发生。

  4. 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假说:介绍了MDD患者的遗传风险位点及易感基因。

  5. 大脑结构和功能重塑假说:从MDD患者的尸检结果中发现,前额叶皮层、海马和杏仁核中胶质细胞密度显著下降。

  6. 社会心理学假说:指出创伤和压力事件等环境因素也促进MDD的发生。


图1. MDD机制假说

然而,这些假说本身都不能完全解释MDD的病理基础,它们提出的许多机制也是相互作用的。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多种致病因素、神经细胞之间的多重相互作用以及大脑与周围器官之间的多重调节机制(图2)。


图2. MDD致病机制

遗传因素、压力和合并症是MDD最常见的致病因素。MDD的发病机制与突触、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失调、肝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紊乱等也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防与治疗

预防发生和复发对于MDD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手段:

  1. 改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是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症状,会增加罹患MDD的风险。

  2. 健康饮食:坚持健康饮食可以降低MDD的发病率。

  3.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症并缓解抑郁症状。

  4. 社会支持:来自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的社会支持可以防止抑郁症的发生和复发、改善心理健康、增加抗压能力。


图3. MDD预防手段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已广泛用于MDD的临床治疗。但其药理机制尚不明确,并且部分患者疗效滞后、治疗反应不佳、自杀率难以有效控制。

最近已发现几种潜在的抗抑郁药,如氯胺酮及其他一些迷幻药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作用,但仍需深入研究确切的分子机制,同时进一步探索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策略。

建立动物模型是推进MDD研究的关键,该综述总结了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MDD动物模型,如该团队前期创建的改进后的慢性不可预见温和束缚小鼠抑郁模型和慢性不可预见节律紊乱小鼠躁狂模型等。该综述还总结了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案,如光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心理干预以及针灸等。

未来研究方向

近年来,MDD的病理机制和抗抑郁药的药理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新药物疗法、诊断标准和非药物预防措施、相关临床试验都取得重大进展。但潜在的治疗机制与病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开发更具代表性的重度抑郁症动物模型
  2. 更新成像技术和成像软件
  3. 研发新型药物
  4. 着力于研究MDD相关的多系统机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