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这11个常见错误,正确食用鸡蛋提升健康效益
避免这11个常见错误,正确食用鸡蛋提升健康效益
鸡蛋虽常见,但许多人仍不知如何正确食用。错误的食用方法包括:1.用碗或灶台边缘敲破鸡蛋,应选择干净的平面敲破以避免污染;2.沸水煮鸡蛋,应冷水下锅慢火升温,煮好后浸泡5分钟;3.等待熟鸡蛋自然冷却剥壳,应捞出后立即放入冷水;4.大火炒鸡蛋,应用中低火;5.煎蛋饼前过度搅蛋液,应轻轻搅动并可加水或奶油;6.煮荷包蛋时加盐,应加醋;7.使用铁锅,推荐使用不粘锅;8.用鸡蛋做菜时最后放调料,应在搅蛋液时或快入锅前加入;9.炒鸡蛋放味精,会影响鸡蛋的鲜味;10.鸡蛋和糖一起煮,会产生有害物质;11.吃未熟的鸡蛋,未熟鸡蛋中的物质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鸡蛋常见于三餐零食,却常被忽视吃法。本文介绍吃鸡蛋常犯错误,如敲破鸡蛋位置、煮蛋水温火候、剥壳时机等。不同做法影响鸡蛋口感与营养,正确吃法能让鸡蛋更美味健康,一起避免这些错误吧。
常见的吃鸡蛋错误
1. 敲鸡蛋的方式
选择干净的灶台台面等平面(而非碗边)敲破鸡蛋,可以防止碎蛋壳落入碗中,造成污染,同时也避免了捞碎蛋壳带出蛋液造成浪费。
2. 煮鸡蛋的水温
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否则不但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3. 剥鸡蛋的时间
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让蛋白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省时省力又不浪费的做法是,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4. 炒鸡蛋的火候
大火快炒很容易将鸡蛋炒糊,并且导致其口感发硬。炒鸡蛋最好用中低档火轻轻翻炒,这样炒出的鸡蛋就不会老,口感也更柔滑。
5. 搅蛋液的力度
使劲搅蛋液煎出的蛋饼口感偏硬。搅蛋液不需要用太大力气,如果搅时加点水或奶油,煎出的蛋饼不容易糊锅,还松软可口。
6. 煮荷包蛋的调味
煮荷包蛋时,只需在热水(不烧开)中加少许醋(而非食盐)。煮3~4分钟后,即可将鸡蛋捞出,这样煮出的荷包蛋口感更嫩。
7. 做鸡蛋菜肴的锅具
用不粘锅做鸡蛋菜肴比用不锈钢锅或铁锅更好。原因很简单,鸡蛋一旦粘锅就容易变糊。
8. 放调料的时间
对炒鸡蛋和煎蛋饼而言,搅蛋液时或快入锅前,就该加入盐和胡椒等调料,确保调味均匀。
9. 炒鸡蛋的调味
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炒鸡蛋时如果放入味精,会影响鸡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钠,破坏鸡蛋的鲜味。
10. 鸡蛋和糖的烹饪
鸡蛋与糖同煮会因高温作用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了鸡蛋中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而且这种物质有凝血作用,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危害。如需在煮鸡蛋中加糖,应该等稍凉后放入搅拌,味道不减。
11. 生吃鸡蛋
鸡蛋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症状。鸡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它们影响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未熟的鸡蛋中这两种物质没有被分解,因此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鸡蛋虽常见,但吃法有讲究。敲蛋选平面,煮蛋冷水下锅,剥壳趁冷,炒蛋用中低档火,搅蛋别太用力等。不同做法各有诀窍,掌握好能让鸡蛋更美味营养,别再犯这些吃鸡蛋的错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