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一路高燃创造奇迹!这些年轻人默默干了这些
中国航天一路高燃创造奇迹!这些年轻人默默干了这些
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再到多个创新性航天项目的突破,中国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新的辉煌篇章。在这其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青春赛道。
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2023年,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作为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
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成为全球第一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世界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18~20星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将架设起地月新"鹊桥"。
航天人的追梦之路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航天员桂海潮用行动诠释了"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在东方之珠,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为全港带来真正的"顶流"。航天英雄景海鹏经过十五年四次飞天,终于实现"太空漫步"。备战25年终圆梦的邓清明,和神舟十五号一起带着希望与梦想凯旋归来。
青春力量:站在前辈肩膀上的新一代
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群年轻的身影。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技术系学生赵旭瑞与同学们研制的APSCO-SSS-1卫星成功进入太空,成为同学们的"兄弟"。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研制的龙江二号卫星地月同框照登上《科学》杂志,成为国际广泛传播的佳作。北京理工大学师生自主研制的微生物检测芯片和培养芯片为地外居留舱设施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光子学实验室团支部面向国防科技需求,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参与研制了国际首款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团队成员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02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创奖项20余项。
西北工业大学有一只特殊的实践队——"追火箭的年轻人",作为国内最早以专业摄影技术持续跟踪记录航天发射的大学生团队,队伍先后拍摄了国内重大航天任务二十余次,记录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三舱段发射等重大航天历史节点。
展望未来:逐梦太空的青春色彩
从"玉兔"与"嫦娥"月宫相会,到"长征"助"天舟"遨游星野,再到"神舟"纵览宇宙无垠,中国航天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从响亮干脆的"北京明白",到人均年仅三十三岁的"嫦娥"团队,再到追"星"逐"箭"的年轻人,逐梦太空,最亮的中国色彩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