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眠(冬蛰、冬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眠(冬蛰、冬伏)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kuziran.com/baike/3141.html

冬眠是某些动物在冬季时体温、代谢、呼吸及其它生理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这是动物对食物匮乏、寒冷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本文将从定义、类型、影响因素、阶段分类以及代表物种等多个维度,为您全面解析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一、定义论述

冬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别称冬蛰、冬伏等,指某些动物在冬季时体温、代谢、呼吸及其它生理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这是动物对食物匮乏、寒冷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一到冬天它们就蛰伏起来,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呼吸频率降低,心跳速度变慢,一直到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才恢复过来。

二、类型划分

  1. 主动冬眠:主动冬眠是指动物能自主选择是否进入冬眠状态,例如刺猬平时保持恒温性,冬季来临时可自己的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的温度,一直到翌年气温回升再恢复活动。

  2. 被动冬眠:被动冬眠是指动物不能自主选择是否进入冬眠状态,例如蛇的体温由环境温度决定,若环境温度下降体温也随着下降并进入冬眠状,这种行为自身无法进行调节。

三、影响因素

  1. 内部因素:冬眠的内部因素包括遗传特征及体温、代谢、能量储备等生理调节机制,例如有些动物会在冬眠前积累大量的脂肪,冬季来临时利用储备的脂肪维持最基本的能量消耗。

  2. 外部因素:冬眠的内部因素包括气温、光照、食物供应等,例如青蛙的体温取决于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一定阈值时就会进入冬眠状态,若将青蛙饲养在温室中也可以不冬眠。

四、阶段分类

  1. 入眠:入眠是冬眠的开始,指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日到数日,影响动物入眠最主要的刺激因素是温度,除了温度还包括光照、食物、饮水等。

  2. 深眠:深眠是指动物进入深度冬眠状态,时间长短不定,最长可达数个月,此时动物的呼吸明显减少、心跳明显变慢,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和脑部保持着低水平的血液循环。

  3. 出眠:出眠是指动物从冬眠状态恢复正常,初期动物呼吸由节律性呼吸转变为间歇性呼吸,经几次阵发性呼吸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且频率越来越快,待完全苏醒后又趋于平静。

五、代表物种

  1. 蛇类:蛇类是蛇目爬行动物的统称,别称小龙、蛇目等,全世界有3425种,可分为毒蛇、游蛇、蟒蛇三大类,有冬眠习性,当气温下降至10℃时停止一切活动,开始进入冬眠。

  2. 刺猬:刺猬是猬科、猬属哺乳动物的统称,别称刺团、猬鼠、刺鼠等,现存的共10属24种,有冬眠习性,通常在秋末冬初开始冬眠,直到翌年春季气温回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

  3. 青蛙:青蛙蛙科、侧褶蛙属两栖动物,学名黑斑侧褶蛙,别称蛤蟆、田鸡、黑斑蛙等,有冬眠习性,气温下降蛰伏在土洞或枯枝落叶下,不食不动,依靠储存的能量维持生命。

  4. 乌龟:乌龟是龟鳖目爬行动物的统称,别称草龟、墨龟、泥龟等,全世界有12科86属250余种,多数种类有冬眠习性,温度低于15℃时开始冬眠,冬眠期从11月到翌年4月上旬。

  5. 蜗牛:蜗牛是蜗牛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别称蜗娄牛、驼包蜒蚰等,全世界有25000余种,多数种类有冬眠习性,温度低于15℃时开始冬眠,并分泌一种干燥的薄膜将外壳盖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