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怛罗斯之战:强盛时期的大唐对阿拉伯帝国,竟然输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怛罗斯之战:强盛时期的大唐对阿拉伯帝国,竟然输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5567412_121645679

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怛罗斯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两大帝国的军事实力,更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很多网友经常会做一个对比,把同时期的两个强大国家对比,假设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比如同时期的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国,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和汉朝。
有可能风平浪静,双方谈笑风生,推杯换盏,呃……,也有可能干他一梭子。像电视剧《成吉思汗》里面那样,花剌子模的摩柯末苏丹和蒙古军队相遇了,蒙古人不想打,可摩柯末苏丹非得自讨苦吃,哲别就只好叫他做人的道理了。
这不,正好有一个例子,同时期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相遇了。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 / 图来自网络

阿拉伯帝国是中东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大帝国,存在时间是公元632年-1258年,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统一王朝,存在时间是618年-907年。
这两个国家建立的时间也差不多,在公元7-8世纪都是他们最强盛的时候,好巧不巧,他们相遇了。
时间就在公元751年的7月至8月,也许是夏天的中亚太过炎热,远道行军的唐朝军队竟然打输了。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竟然以唐朝的失败而结束,这也是唐朝对外战争史上少有的几次败战,当然了,更是阿拉伯帝国与唐朝的边境战争中唯一一次打的胜仗。
然而,不要以为唐朝打输了一次战争就要赔偿,这不是大唐的风格。事实上,尽管这是大唐对外战争的少有几次败战,却改变不了什么,唐朝依旧控制着西域,阿拉伯帝国更是停止了向东扩张的野心,对唐朝和阿拉伯的关系来说,更是没有显著影响。

背景:两大强盛帝国扩张时期的相遇

在萨珊波斯帝国灭亡以后,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就成了中东这片区域上的统治者,我前面写过关于阿拉伯帝国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在阿拉伯帝国的第三阶段,即公元750年以后的阿拔斯王朝,也就是“黑衣大食”,这一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巅峰。
经过了倭马亚王朝时期的疯狂扩张,阿拉伯帝国先后兼并了阿富汗、印度次大陆,向南入侵埃及和北非,向西又与东罗马帝国交锋,甚至打到了西欧征服了西班牙,向东开始向中亚扩张。开创了历史上阿拉伯人的统治最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和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到了1340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

而同时期的唐朝呢?
在唐高宗时期,也达到了唐朝历史上的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这一版图维持了三十余年。向南,招降西南各族,疆域一度扩到今缅甸东北部,在今越南北部设置安南都护府,向东灭亡百济、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向西灭亡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共同稳固大唐在西域的统治。


唐朝极盛时期的版图

由此可见,两个正盛的帝国都在扩张,唐朝的周边小国都成了大唐的小弟,东亚的新罗、日本,又借羁縻制度控制着中亚西域诸国。
阿拉伯帝国也是正盛,也在扩张,向北向西到达了欧洲,向东到中亚,而此时的西域是在唐朝的控制中,依旧是大唐的安西军。
所以,两个同时扩张的大帝国,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他们相遇了。
历史上的这次战争被称为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751年,此时正是唐玄宗统治时期。
这场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大唐安西军进攻石国,石国王子向大食求救。
天宝九年,即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以“石国无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请降,高仙芝先是允诺,然而不久之后高仙芝就突袭石国,生擒石国国王及其部众。公元751年,高仙芝押着俘虏入朝,将被俘的石国国王献于唐玄宗面前,皇帝下令将石国国王斩首。
石国今日的位置
然而,石国王子却侥幸逃脱了,并向黑衣大食求救,就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高仙芝再次领兵出征,率领大唐安西军长途奔袭,深入中亚大食国境内七百余里,在怛罗斯与黑衣大食的军队相遇了。
关于怛罗斯的位置,在葱岭以北,具体未定。

战争结果:唐朝打了败仗

石国王子逃脱后向大食国求救,高仙芝得知后,决定先发制人。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率领军队从安西出发,翻过帕米尔高原,越过沙漠,在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了怛罗斯,开始围攻怛罗斯城,就是今日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一带。怛罗斯是石国的第二大据点,此时在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


其实,石国王子的求救只是一个导火索,两个同时期的东西大国之间终会有一次战争,伊斯兰世界的疯狂扩张不仅让欧洲的基督教世界紧张起来,向东的扩张更让控制着西域诸国的唐帝国感到了威胁。

阿拔斯王朝本就打算对中亚地区的唐军进行攻击,在得知高仙芝先一步进攻的消息后,立马就做出了应对。
阿拔斯王朝负责这场战争的是阿布·穆斯林,他担任的是呼罗珊总督,是黑衣大食向东扩张的急先锋。


呼罗珊,大概位置就是今日的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全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半部,从阿布·穆斯林担任这一职位就可以看出,黑衣大食和大唐帝国之间矛盾了。

唐朝最西边境到达了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唐朝在这里有羁縻州安息州,可阿拉伯帝国在这里有呼罗珊总督,两个大帝国都想控制这里,即便没有石国王子的求救,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迟早有一战。
阿布·穆斯林命令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应对高仙芝的进攻,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军队共有十五万到二十万人左右。
而高仙芝的军队根据《新旧唐书》记载,只有2万人,资治通鉴记载有3万人。
由此可见,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公平的对决,以少胜多的战争,留名千古,以多胜少的战争,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公元751年7-8月的这场战争,唐朝军队吃了败仗。
大唐安西军和阿拉伯军队在怛罗斯河两岸附近展开了决战,在双方对峙第五天后,由于葛逻禄部众的突然叛乱,与阿拉伯军队夹击唐军,致使唐军失败,最后只剩下了几千人返回。


无论是《新旧唐书》记载的2万人,还是资治通鉴记载的3万人,从战损来看,唐朝军队在这场战争中都是损失了一至两万人,这在唐朝的对外战争中很罕见,从唐朝开国以来,哪一次对外战争,不是大胜而归?

然而,这次面对的对手不是以往的小国家,而是阿拉伯帝国,熟悉中东历史的人就会知道,阿拉伯帝国可不是一般的小国家,而是统治了中东地区626年的大帝国。这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统一大帝国,不比唐朝弱小,唐朝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依旧存在,从唐、宋一直到持续到蒙古时期。

唐朝输了的原因

虽然这场战争改变不了什么,唐朝依旧控制着西域,战后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还是正常来往,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议和,双方并未成为敌对关系,中亚的拔汗那、俱密、康国、安国和花剌子模依旧遣使来唐朝贡。
然而,还是要分析一下这次战争唐朝失败的原因。
首先,史书上记载唐朝失败的原因是葛逻禄的叛变。
高仙芝率领的安西军有两万人,唐朝的盟军就是拔汗那以及葛逻禄的一万人。
葛逻禄,是位于中亚地区的游牧部落,是铁勒人诸部之一,地处北庭西北,阿尔泰山之西,首领号叶护。7世纪后期,唐朝将领高侃伐车鼻部,葛逻禄归属于唐朝。回纥部首领骨力裴罗于746年被唐朝封为怀仁可汗,在乌德鞬山的葛逻禄部归于回纥,在阿尔泰山及北庭一带的葛逻禄,自立叶护,归属于唐。
在怛罗斯之战中,阿拉伯重金收买了葛逻禄,致使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唐军,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从而导致了高仙芝率领的大唐安西军失败。
然而,战场之上本就是诡谲多变的,连自己人都有可能随便叛变,更何况是一个外族军队。
这纵然是唐军失败的理由,但也是阿拉伯人的谋略之处,能收买了葛逻禄人。
其次,从史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了,这次战争不是唐军主力,只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大唐安西军而已。


安西军作为大唐西部的边境军队,主要对手是大食和吐蕃,这两个对手都不是小国家,拥有优良的精锐部队,安西军多次与他们交战中,战斗力自然不低。其实,在西域这块地方,不仅阿拉伯帝国在争夺,吐蕃对这里也是虎视眈眈。

安西军的战斗力不低,怎么会在这次与阿拉伯的交战中失败呢?原因很可能是高仙芝以往在这里经常打胜仗,所有这次有轻敌之意,这才让阿拉伯人和葛逻禄勾结,共同夹击唐军,致使唐军失败。
第三,这次战争是唐朝深入中亚地区,远道行军,本来就不是在唐朝本土上作战。


高仙芝得知石国王子向阿拉伯帝国求救后,就从长安出发,走了几个月才到达中亚,深入大食国境内七百余里,怛罗斯本来就是大食国控制的地方,这是在大食国的本土作战,无论怎么算,唐军似乎都不能算输。

第四,兵力上,阿拉伯军队人数占优势,唐朝安西军队只是少数,是绝对的劣势。


以少胜多的战争在古代并不多见,所以,只要有以少胜多的战争,都会被拿出来当作典型,流传千古。

可是,以多胜少的战争,这有什么稀奇的,兵力的悬殊本来是这场战争的不公平之处,阿拉伯军队有十几万人,大唐安西军只有两万人,输了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只是在人们印象中,强汉盛唐,大唐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怎么会输呢?事实上,唐朝对外战争中,输的战役并不少,只是唐朝对外战争很多,打得周边国家都臣服了,所以造成的印象就是唐朝从来不会输。
第五,这是一场遭遇战,战争的输赢并不能改变什么,唐朝依旧控制西域,阿拉伯世界向东扩张不了。
就像在电视剧《成吉思汗》里面那样,哲别和郭宝玉远征西辽归来,在路上遇到了摩柯末苏丹的花剌子模军队,本来蒙古人不想惹花剌子模,可摩柯末苏丹非得让蒙古人见识下他的厉害,于是,哲别只好教他做人的道理,好笑的是,从此以后,哲别成了摩柯末苏丹的阴影。
怛罗斯之战的遭遇战指的是高仙芝率领的军队深入中亚大食国境内,无论怎么样都会与阿拉伯军队相遇,如果双方谈得好,可能会握手言和,双方大将还能谈笑风生,如果双方没谈好,就只能干他一梭子,只有打了,才能互相了解彼此。
于是,唐朝军队败了。
可是,输赢并不能说明什么。
虽然唐朝军队败了,但是却让阿拉伯军队停止了向东扩张,他们害怕了。阿拉伯军队向西扩张到了欧洲,打得欧洲人后来不得不组建十字军,可是,向东扩张时候,遇到了唐朝安西军,让他们看清了唐朝的强大实力。
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就派遣使者来唐朝议和了,双方依旧握手言和,正常来往,西域依旧是唐朝的控制之中,中亚诸国更是依旧来唐朝贡。
真正让唐朝势力退出西域的是安史之乱,而不是怛罗斯之战。


然而,历史的戏剧性在于,这场战争的双方主帅,都在不久之后被杀了,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退守潼关,唐玄宗听信谗言,斩杀了高仙芝。

阿拉伯军队的主帅阿布·穆斯林也因为功高震主被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
大将能掌握别人的命运,可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和白起一样,一个死在了战场上,一个被逼自杀。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也好,功高震主,被国君所杀也好,这都是武将的荣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