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宋王伯大《四留铭》,道出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和大境界:留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宋王伯大《四留铭》,道出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和大境界:留余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3/13/31838386_1144439947.shtml

南宋王伯大的《四留铭》以“留有余”为核心思想,强调人生需行事节制、留有余地:技艺不尽施,回馈自然造化;俸禄知足取,以报朝廷恩泽;财富适度持有,造福百姓;福分不尽享,留与子孙延续。全篇体现了古人对节俭、自律及责任的重视,主张在物质与精神上保持平衡与和谐。此铭言简意赅,兼具个人修身和家国情怀,蕴含深远的哲理与启示,教人懂得知足、敬畏自然、回报社会和造福后代,堪为行为准则与处世智慧的典范。

《四留铭》——南宋王伯大

留余,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人应适度施展智慧和技艺,不将聪明才智耗尽,以敬畏并回馈自然的创造之功。

心得感悟:智慧与技艺源于自然,过度施展不仅可能违背天道,还容易消耗自身潜力。正如《道德经》所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保持谦逊,懂得收敛,才能融于天地,长久地与自然和谐相处。技艺的留余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自身未来的尊重。只有与造化同行,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与长久的成长。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在享受俸禄时,应懂得知足,不能过度索取,将多余的部分回报朝廷的恩泽。

心得感悟:俸禄是国家赋予的信任与恩泽,唯有节制才能守住忠诚与清廉。《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享禄者应知满足,明白俸禄并非私利,而是一种责任的体现。适度接受恩赐,是为臣者的本分;将富余部分回馈国家,则是对君恩的最深回报。唯有知足,方能明德;唯有节俭,才能行远。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财富应适度持有,不可过度占有,将多余部分回馈百姓,造福众人。

心得感悟:财富的意义不在于积聚,而在于分享。正如《荀子》所言:“夫财者,养生之具也,若知用之,则为福;若不知用之,则为祸。”占财为己会使人远离大众,散财为民却能赢得人心。财富本是社会的产物,个人拥有的部分终究有限,只有回馈社会,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分享财物不仅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自身德行的升华。财散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定。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行事应有节制,不可耗尽福分,将福德留给子孙,让后代得以延续福祉。

心得感悟:福分是生命的积累,若过度消耗则容易祸起。《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使用福分,既是对自己的克制,也是对子孙的厚爱。积福于子孙,并不是将财富直接遗留,而是积累品行与福德,让后代受益无穷。节制享乐是一种深刻的智慧,更是一种对未来的责任。留福于后,子孙才能在福德的庇佑中延续家族兴旺,代代绵长。

与君共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