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疗愈之路:CPTSD的识别与疗愈指南
童年创伤疗愈之路:CPTSD的识别与疗愈指南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各种创伤。这些创伤可能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虐待或情感忽视,也可能来自成年后的重大事件。其中,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CPTSD的定义、症状、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疗愈方法。
图源:Pixabay
无论是个人经历、接触个案或电视节目真人秀里,都能切实感受到创伤带来的痛苦,也惊讶于创伤的普遍性。有人用一尘不染的玻璃杯来比喻刚出生时的状态,但随着经历越来越多,便无可避免地留下污渍或破损,就好比人在成长中或大或小的创伤。
如何挣脱创伤带来的痛苦与束缚,争取自主的生活,重新收获快乐?这里将带您了解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PTSD),讨论CPTSD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影响,以及CPTSD的疗愈之路。也许我们所经历的创伤尚未达到CPTSD的程度,但本文对我们理解创伤以及后续创伤疗愈,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何谓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CPTSD)?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CPTSD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纳入ICD-11。然而对于CPTSD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无论是专业人士或是公众的认知仍相对较少。
比起CPTSD,大家可能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更为熟悉。下面将对比两个概念,方便大家区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它的核心特征有:
创伤经历的再体验;
避免行为;
对目前威胁的持续性高水平觉察。
这些症状至少持续数周,并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CPTSD)则是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这些创伤性应激事件通常长期存在或反复发生,从这些事件中逃脱是极其困难或是不可能的,例如长期家庭暴力、儿童的反复躯体虐待、言语虐待或情感忽视等。
绝大多数CPTSD幸存者经历的创伤来自童年时代。在满足PTSD的所有诊断要求外,同时还存在以下特征:
情绪调节异常:CPTSD最明显、典型的症状是情绪闪回,这与PTSD的闪回不同,CPTSD的情绪闪回通常不涉及视觉上的重现,情绪闪回是指当下的某个刺激能够瞬间激活CPTSD幸存者过往创伤事件的强烈情绪体验,令他们在当下重新体验这些恐惧、绝望、无助的感受。其中情绪闪回最典型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很渺小、无助无望,同时非常敏感脆弱,易受伤,这些感觉非常强烈,且难以摆脱,在他人看来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引起当事人强烈的反应。
自我贬低的想法:例如,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失败的、没有价值的,自责自罪,对创伤性事件感到愧疚;
难以与他人保持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症状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以下是可能与CPTSD相关的情境:
在与非常亲近的朋友的相处中,由于朋友无法即时回复信息,可能会产生被抛弃的灾难性想法,在恐惧、恐慌的驱使下将怒火倾泻向朋友,且难以抽离;
当制定的目标无法达成时,内在会产生许多自我贬低、自我攻击的声音,觉得自己很没用,失败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人会喜欢这样无能的自己;
成年人可能会恐惧与回避发展亲密关系,更倾向于“玩玩就好”。
研究表明,大多数成人的心理障碍极大程度受到童年创伤的影响。临床上,CPTSD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当然不排除两者共病的情况。如今认识到这一种可能,CPTSD也许才是焦虑抑郁表现背后的根源,因此如果单单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可能治标不治本。
CPTSD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影响?
不利于青少年自尊的发展:自我批评的声音往往是我们内化过往创伤经历中周围的父母、老师、同学的声音的结果,这些声音逐渐被青少年认同,形成自己“不招人喜欢、愚蠢、没有价值”的认知。即便后来那些刻薄、刺耳的声音已经消失,但我们心里已经住着一位擅长嘲讽与羞辱的批判者。每当青少年没考好或者学习效率不高时,这个声音就会出现。于是“不招人喜欢、愚蠢、没有价值”的自我认知与青少年捆绑越来越深,严重影响了其自尊的发展。青少年也会习得外界对待他们的方式,这限制其自我接纳、同情、保护、关怀等能力的发展。
学习上表现为追求完美主义:CPTSD本质上是一种依恋障碍,孩子童年时期被关注、被爱护、被认可等依恋未被满足,然而人对爱的渴望却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于是孩子发展出完美主义的策略,企图做一个完美的小孩。完美小孩意味着事事尽全力,最终可能筋疲力竭,意味着不懂休息、将全部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意味着自责内疚,意味着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没有100%胜算的事……这一切只是为了换来父母、老师更多的接纳、认可、关注与爱护。
影响与他人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发展:当青少年将自己视作不招人喜欢、愚蠢、无价值的时候,这些自我评价往往会限制他们在需要时寻求他人的慰藉和帮助。过往家庭暴力的经历可能还会让他们发展出对人的恐惧,与人相处过程中随时保持警觉,尤其在非结构化的社交场景,例如派对、朋友聚会等无规律可循的场景中感到焦虑。长期经历情感忽视或言语虐待的他们可能失去对他人的信任,以及与他人建立联结的兴趣,更倾向依赖自己。即使进入友谊或亲密关系,他们可能无意识地重复着早年的创伤经历,反复陷入受羞辱、恐吓的关系之中,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认同了这些是爱的表达。
CPTSD的疗愈地图
CPTSD或创伤带来的影响,并不是源于先天的性格缺陷,而是早年的创伤经历造成被迫形成的,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不健康的生存策略。后天习得意味着有疗愈和改变的空间。想要挣脱创伤带来的痛苦与束缚,重新拿回生活的自主权,需要承担疗愈100%的责任,无人能替代去疗愈过往的伤痛。
CPTSD的疗愈包括多个不同的层次,包括如何管理情绪闪回、如何应对内在自我批判的声音,如何对过往的经历进行哀悼等等。即使创伤未达到CPTSD的程度,仍然可以参考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疗愈。
如何管理情绪闪回:两识别 一管理
第一步:识别情绪闪回的诱因,其包括外在和内在诱因。
外在诱因:让我们想起创伤的人、物件、特定时间节点、地点、某些说话的口吻或表情。
内在诱因:内在关于危险的想象,例如幸存者想象有人会虐待自己,或者必须完美的自我要求,例如总是担忧无法完美地完成任务,想象各种搞砸任务的情境。
第二步:识别情绪闪回的迹象,情绪闪回往往有以下表现:
①感觉自己渺小、无助、无望,甚至放大为强烈的羞耻感,以至于不愿出门或露面,还会表现为紧张、敏感、易受伤,自尊顷刻间破碎。
②对自我和他人批判的声音越发强烈,表现为极端化“全或无”思维和灾难化。
③做出超出常理的情绪反应,例如一件不愉快的小事,却感觉像一件紧急大事;一点不公平,却感觉是对正义的践踏。
④通过食物、情绪调节类药物或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来自我安慰。
第三步:当识别到相关迹象后,使用情绪闪回的管理策略:
①提醒自己:“我正在经历闪回”。我现在经历的感受和体验只是过去的记忆,现在我已经长大,它们已经无法伤害我了。即使我感到害怕,但此刻我很安全,周围没有危险。最后提醒自己,闪回总会过去的。
除了第一步提醒自己正在经历闪回外,还可以:
②安慰你的内在小孩。告诉你的内在小孩,你无条件地爱着Ta,Ta感到失落时,可以寻求你的安慰,感到恐惧时,可以寻求你的保护,你一直都在。
③慢慢回到身体里。你可以尝试慢慢地深呼吸,尽可能地让呼吸变得深长,或者用注意力自下而上按顺序地扫描身体的每一个肌肉群,当感觉到肌肉紧张时,尝试将呼吸带到这个部位,随着一呼一吸,感受肌肉的舒张与收缩。你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放松,例如抱着毛绒玩具,裹着毯子,或者洗个热水澡等。
可以从过往情绪闪回的经验中总结经验,总结哪些诱因容易导致经历情绪闪回,经历情绪闪回时会有哪些表现,以及什么管理办法最有帮助。
创伤的疗愈包括多个不同的层面,将会介绍如何调整内在自我批判的声音、如何哀悼过往的经历、如何进行身体和关系的疗愈等。疗愈是一个终身、循序渐进的过程,当进展缓慢时,愿都能保持耐心,不因此自我苛责。
祝都能破茧成蝶,在疗愈的路上,拿回生活的掌控权,并找到更多的快乐,实现二次成长!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版《不原谅也没关系: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 ,皮特•沃克(美国)著,严菲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