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打斷別人說話的藝術:8種手法、4大理由+範例,輕鬆奪回發言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打斷別人說話的藝術:8種手法、4大理由+範例,輕鬆奪回發言權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og.104.com.tw/interrupt-others-talking/

在职场沟通中,适时打断别人说话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在会议中更需要掌握发言时机。如果你经常遇到以下情况,本文将教你如何在线上、线下情境中礼貌地中断或结束话题,从容控制对话节奏。

在我们的教育中,「打断」或「中断」别人通常被视为负面的行为,无论是中断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言语、动作,除了直接和「无礼」画上等号,甚至可能被贴上「性格缺陷」的标签。

不过在职场上有时情况特殊,毕竟大家的时间有限,还要分给各种各样的项目、会议,因此有效的「时间掌控」几乎成为一项必备技能。当沟通或讨论的时间超过预期时,为了保持会议的焦点和效率,适时中断反而是必要的举措。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需要「打断别人说话」的时刻?

1. 线上会议出现技术性问题

在视频或电话会议中,发言者或聆听者因网络不稳定或设备问题,导致声音断断续续或模糊不清,造成理解困难,因而需要出面请对方暂停、重述或寻找替代沟通渠道

2. 会议时间短暫/超时

会议时间有限,但发言者滔滔不绝,导致议程延误,影响其他与会者的時間安排,作为主持人的你有责任主导会议进程、控制大家发言的时长

3. 内容离题或没有重点

当对方聊得起劲,但发言内容逐渐偏离会议主题,或者着重的方向不对,必须出面中断讨论(扫兴)、说明并重新聚焦主题,以便总结有价值的信息或结论

4. 对方态度强势

对方因情绪激动、态度较强硬,发言权紧抓不放,剥夺了你或其他团队成员说话的机会,需要有人介入打破僵局、让讨论公平进行

5. 位高权重者滔滔不绝

必须顶着压力打断身份、辈份、职位比你高的长官或资深同事的发言,结束通话/会议。

6. 请教对方,已得到充分信息时

被请教方因为「被需要」而情绪激昂,若加上话题是对方熟悉、专业的领域,容易出现高谈阔论的局面,虽然是自己有求于人在先,但必须按捺不好意思的情绪打断对方,从对话中脱身。

如何礼貌地打断别人说话?手法、理由一次学!

本段将依照不同情境,提供一些实用的手法及合适的理由,让大家在维护良好沟通氛围的同时不冒犯对方,抢回发言权。

8种巧妙打断别人说话的方式,不着痕迹地按下暂停键!

线上情境(电话或视频会议)

🔶运用线上软件的内建功能

大部分视频会议软件,例如Google Meet、Teams、Zoom都有「举手」、「留言」功能,会议进行中可以利用这些功能示意对方你想表达意见,等讲者cue你再开口,既能发言又不会打乱整体节奏。

🔶讲者说话换气空档快速发声

特殊情况需要出声打断对方,可以在对方语气稍缓或停顿时切入,但务必言简意赅、直捣重点,让对方能很快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例如:「抱歉打扰!提醒大家,会议时间已经超出预定8分钟,为了后续议程,需要在2分钟内结束本次讨论,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与配合,谢谢。」

🔶利用声音暗示

万一对方中气十足、语速又快,可以试着利用语气词制造短促的声音,让对方不自觉停下。例如:清清喉咙,发出「咳、嗯、啊、那个...」等,引起对方注意,暗示你希望插入话题或有话要说。

🔶直接打断

在线上会议中,使用肢体语言效果不佳,如果对方没注意到/不理睬任何明示暗示,或者真的有特殊情况需要中止对话,可以直接打断对方,虽然这样很突兀,但我们可以用态度和说话方式来弥补

会议离题范例:「很抱歉中斷您的發言!因為同仁後續還有其他會議,為了不佔用大家太多時間,能否優先討論專案的時間線,讓大家更了解進度安排?謝謝。」

设备问题范例:「抱歉打斷您發言!我們這邊的設備出狀況,目前聲音不是很清楚,同仁正在排除問題,煩請稍等我們一下。」

部分网友曾分享自己「假装电话信号差」或「网络断线、画面定格」来中断电话/线上会议,关于这一点小编其实不太建议,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不然出糗造成反效果的几率太大,尤其是后者,就曾有网友曾在社群上分享自己假装定格,但背后电扇依旧尽责转动,因而被识破的故事。

比起中斷對話,糊弄對方的行為顯得更不禮貌,也會讓對方覺得被冒犯。因此还是建议各位好好说明打断对话的理由,只要真誠说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体谅。

线下情境(会议或私下讨论)

实体会面能操作的方式就更多元了!不論是透過眼神、肢體暗示,或製造契機、利用情境等,都能發效果。

🔶善用肢体语言

眼神和点头是会议中传递信息的好帮手,在对方说话的间歇,先与对方建立眼神交流,微微点头表示你在认真聆听;想发言时,可以稍微加重点头的幅度,或者稍微挑眉,暗示你有话想说。

另外,会议中如有较大的动作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包含发言者。当你想发言时,可以将身体向前倾,在对方看过来的同時,以眼神或举手来表示你对谈话内容有回应。

如果是在比较正式、要保持端庄形象的会议场合,可以将手抬高至耳邊的高度,让对方注意到你想发言的意图。

🔶制造小动作

手边有笔,可以轻轻地用笔敲击桌面,顺带移动桌面上的资料,抓住对方注意力,以便更容易找到机会插入话题。

如有准备好下一阶段议程的相關文件,可以在對方說話的間隙,以遞送資料為由,自然地打斷對方或轉移話題。

例如:「不好意思,這份資料可能對我們現在的討論有幫助,關於XX議題,這次會議要決定A方案的後續流程。」

🔶利用身上与办公室的物品

看一下Apple Watch,假裝收到紧急讯息,藉机打断对话、转移或结束话题。

例如:「抱歉,突然有紧急讯息,需要我处理,可能要暂停这次讨论。」

假裝觉得会议室太闷热或太冷,主动站起來開窗或調整空調,在行动的过程中,自然說聲抱歉並打斷對方發言。

如果会议室有茶水,可以在适当时机主动为大家服务,或是以关心名义,礼节性地问发言者需不需要饮水。

例如:在对方卡痰或干咳的时候关心「会议进行很久了,有沒有需要幫您倒杯水或休息一下?我們待會再继续/下週同一時間再讨论。」

当然也可以设置手机闹钟(如能在会前告知与会者会更好),铃响时表示该时段结束,需要进入下个环节或下次再议,自然地控场。

🔶巧用声影或安排暗桩

假如是请教前辈这种非正式讨论,无法用议程借口打断的情况,可以抓住突发的声音及人影(例如电话铃声、有人敲门或在门外徘徊的身影),可以藉此机会打断对方并结束话题。

当然,必要时也可以提前吩咐暗桩(同事、助理)在特定时间「不小心打扰」,然后依依不舍结束话题。

例如:「谢谢您的分享,这些信息实在太受用,很遗憾现在必须赶往下一次会议,下次有机会再跟您请教。」

选对中斷/結束對話的理由,讓自己輕鬆全身而退

生理需求

  • 口渴
  • 尿遁
  • 头晕
  • 肚子痛

身体相关需求,其实都可以有效中斷對話,但能否結束,會視對方的靈敏度而定。

空间、设备因素

  • 手机、电脑或耳机没电
  • 网络或通讯设备不理想
  • 准备外出或开车,不方便继续通话
  • 会议室下一个时段有人预约了
  • 环境太吵杂,提議換個地方,或者擇日再談

线上的轉換通常會直接結束話題,但實體會面則不一定,建議在說出理由的同時,可以明確的表達你的需求,這樣會更好掌握結果。

接下來還有行程

  • 有下一个会议
  • 需要外出见客户
  • 有紧急事项要处理

这些是最常见,也是最合适的理由,因为等于宣告「接下来没时间」,所以也不怕对方换个地方继续输出。

焦点转移

  • 这个问题,另一个同事更了解
  • 这是我们同仁,他也很想听听你的经验

在「接受提问」的交談中,可以將回應主力轉移給其他同仁,然後找藉口離開;如果是單純社交場合的交流,可引導他人加入話題,並待說話者和他人對談時自然離開。

结束对话常用4技巧,把每一次对话转化为人脉

结束对话前,如何让对方留下好印象并记住你、成为你的人脉?本段介绍4种技巧,帮助你在任何对话中达成目标。

准备好「一听就懂」的结束语

就像商場響起「讓我們互道一聲晚安」就知道要打烊一樣,對話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起手式明示對方,例如:

  • 今天很高興認識您...
  • 很開心能和您聊天...
  • 謝謝您花時間和我分享...
  • 今晚很榮幸與您交談...

通常這類的話一出,大家就心照不宣,可以準備收尾了!

不吝称赞对方,说出具体收获

  • 今天的讨论真的很有启发性,您的观点让我对这个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分享!
  • 我很欣赏您在這個项目上的努力及獨到的見解,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機會。
  • 您的經驗分享讓我受益良多,這次對話激發了我很多新想法,非常感謝。

在结束对话前,务必称赞对方,让对方觉得这次对话很有价值,礼貌之余,下次他也會更愿意跟你分享。

道别并表达(必要时主动握手)

  • 很高兴今天能和您聊聊,希望我们下次还有见面深谈的机会。
  • 谢谢您今天的分享,期待下个月的会议再聊更多细节。
  • 祝您有个美好的一天,下次换我回馈给您。

正式场合上,握手是很有礼貌的道别方式,一句期待加上真挚握手,帮这场会议或对话画下完美句点。

给予或索取名片

  • 这是我的名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想进一步讨论的话,随时可以联络我!
  • 我很喜欢今天的讨论,可以跟您交换名片吗?希望未来能保持联系!
  • 这是我的名片,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合作,期待您的回音!

无论是自家企业的同仁或是外部商务场合,初次见面的最后,可以给予对方名片或索取名片(通常主动给予,对方都会回应),用行动展现「很积极想认识对方」或表现出「很开心认识对方」,有了好印象,人脉就对接上了。

本文原文来自104职职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