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教中的武神:因道家学派中的军事思想影响,产生道教神仙武将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教中的武神:因道家学派中的军事思想影响,产生道教神仙武将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03/12/83023575_1115858436.shtml

道教中的武神形象体现了道教文化与军事思想的深度融合。从早期道教经籍中的"将军"、"功曹"等称呼,到被道教改造为神仙的著名将领,如关羽、姜太公等,道教中的武神形象不仅展现了道教对武将的崇敬,也体现了道教维护世间秩序的社会理想。

在道教体系中,武神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展现出强烈的特色,甚至在道教职位和地位中催生了与军事紧密相关的部分。

早期道教经籍中的如"将军"、"功曹"、"使者",常常被描述为孔武有力、神通广大,这些称呼强调了他们在道教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稍晚的经籍如《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鎄》中也使用了类似的称呼,如"功曹"、"灵官"、"将军"、"天丁"、"力士"等,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现象。

这些称呼不仅仅是简单的标签,更是代表了道教中对神祇的崇敬和敬畏之情,以及对他们在道教信仰和实践中所扮演角色的认同。

道教的思想渊源中存在大量的军事思想,为神仙武将化提供了前提。

道家学派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其中以《道德经》中的军事思想最为全面和深刻。王明先生在《论老子兵书》中指出:"道家与兵家往往相通。"

此外,黄老学派的著作如《黄帝四经》、《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也在《道德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军事思想。

这些思想在传递到道教的过程中,一同被道教所传承,成为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道家思想外,巫术和方术思想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来源。

这些早期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巫术和方术在长期实践中与军事理论相互影响。

脱胎于这些巫术和方术的道教科仪法术中,大量充斥着与军事领域相关的内容与思维方式。

这不仅表明道教继承了早期巫术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显示出道教对军事思想的认可和进一步的改造利用。

在塑造神仙时,道教深受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这体现在其塑造神仙的过程和理念中。道教在构建神仙谱系时,系统化、层次化的选择和塑造标准表明了其深思熟虑的态度。

许多神仙因其"武将色彩"而被选中或塑造。这些武将色彩浓厚的神仙包括关羽、姜太公、张巡、岳飞、伍子胥、钟离权、徐知证与徐知谔、邓遐等。他们原本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将领,后来被道教改造为神仙角色。

这些被选中的神仙往往具备武将的特质,如勇猛、力量和军事技能,以及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这种选择和塑造标准反映了道教对武将的崇敬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可。

为此道教常常借鉴兵将的形象,使神仙手持武器、身穿盔甲,展现出战无不胜的姿态。

这种塑造方式表明,道教中不少人对传统的军事思想非常感兴趣,并将其用于塑造自己的崇奉对象。此外,许多道门中人也有亲身参加战争实践的经历,这进一步证明了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道教认为世间是需要一批孔武有力、神通广大的神仙来维护这个世界的秩序。

因此,在塑造自己的神仙时,道教不仅出于自身"飞升成仙"的目标,也出于维护既定秩序的需要。换句话说,道教中的神仙除了昭示神仙的魅力,还承担着维护道教所认可的"太平秩序"的使命,保护这个世界免受妖魔鬼怪的破坏。

综上所述,道教在塑造神仙时深受传统军事思想和武将形象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神仙的形象和身份上,还体现在道教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理想中。因此,【武神】在道教神仙形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